盤夫索夫 - 邁克

盤夫索夫 - 邁克

或者是我多心:《盤夫索夫》也是旦角佔戲較重的劇目,這次紹興小百花越劇團蒞港不就排在節目單上嗎?而且似乎不是正宗范派戲,我只聽過徐玉蘭和陸錦花唱,沒聽過范瑞娟。當然可能井蛙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徐和陸配搭的都是金采風,更早以前袁雪芬搬演,與她拉鋸的說不定正是范。
越劇老戲,現存最早錄音是一九三七年施銀花屠杏花的一折,唱詞跟今天流傳的大致相同,腔調卻迥異。那時「的篤班」唱的叫四工腔,五十年代《梁山伯與祝英台》為劇種在海外掀起高潮,已經被尺調腔取代了,直至八十年代看《舞台姐妹》我才第一次聽到,驚為天人。這種古腔不但平板,旋律變化也不大,可是聽着教人想起海枯石爛一類的話,就像浸在微昏的月色裏,惘惘地感到陰涼。張愛玲在《華麗緣》這樣寫:「紹興戲裏不論男女老少,一開口都是同一個腔調,在我看來也很應當。如果有個實驗性的西方歌劇,背景在十八世紀英國鄉村,要是敢一個唱腔到底,一定可以有一種特殊的效果,用來表現那平靜狹小的社會,裏面『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三十年前簡約音樂在美國風行一時,不知道可曾喚起她下鄉索夫的回憶。
現在的越劇經過卡拉OK神聖的洗禮,自然增添了艷麗,澀澀的土味蕩然無存,《盤夫索夫》因為兜着了碎片,特別顯得珍貴。記得小時候看過吳君麗演的粵劇版,一直以為叫《嚴蘭貞敲碎玉花瓶》,近年在資料館片目查出,原來是《蘭貞鬧嚴府》─《嚴蘭貞敲碎玉花瓶》是改編自同一段野史的潮劇,戲沒有看過,名字過目不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