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病毒在港肆虐多時,想不到歌神張學友全家亦慘受此病之苦,當中以有潔癖的妻子羅美薇病情最為嚴重。一般人覺得潔癖能令身體減少接觸細菌機會,身體更健康,實情未必。若是嚴重潔癖者,在清潔過程中擦傷了皮膚,有機會患上蜂巢組織炎和敗血病,隨時致命。
記者:王震遠
攝影:伍慶泉
模特兒:Cookie@Zmodel
【蜂巢組織炎】(Cellulitis)
蜂巢組織炎是真皮和皮下組織,被葡萄球菌或鏈球菌感染,成一格格如蜂巢形態之皮膚疾病,患處會有紅、腫、痛、熱的發炎反應。
怕髒至不能入睡
儘管張學友維護嬌妻,曾在訪問時說她屬完美主義者,其實外間對羅美薇(May)有潔癖的猜測亦非無因。早在多年前,May已被指擁有潔癖特徵,如常備消毒紙巾和戴口罩,甚少出席公開場合,規定工人每天拖地幾次等,原來只要因這些行為影響了正常生活,就有可能患上潔癖。「潔癖是病態,會影響正常生活運作,他們可能花很多時間去做清潔,導致無時間工作,甚至影響社交,不敢外出找朋友。」家庭醫生關嘉美說。「他們會經常洗手和冲凉,或者會用消毒藥水抹身,日日不停冲凉和洗衫,洗衫後又會消毒。有的更不准小朋友跟外人接觸,或者不准寵物入屋。」除了覺得自己不乾淨外,亦害怕環境骯髒,「他們會覺得周圍很多細菌,怕病菌會令自己或者家人發病,所以盡量不出街,又或去完街後擔心自己會病,驚得不能入睡,有些嚴重到聽新聞也會害怕。」不過日常生活中,細菌和病菌有千萬種,如金黃葡萄球菌、大腸桿菌、豬流感和手足口病等等,根本好難避免。
潔癖
症狀
重複洗手和冲凉動作
消毒藥水抹身
怕菌唔出街
不停驗血
有其他強迫行為
影響
不能正常社交、工作
有壓力不易入睡
減低身體免疫能力
皮膚易損可致敗血病
過量吸入清潔劑傷肝和肺
污物如免疫針
潔癖者因長期處於衞生環境,一遇病菌就會一蹶不振,關醫生表示也有聽過,「有一個理論,如果平時多接觸污穢物,患病後身體的免疫力會產生抗體,就像打了疫苗一樣;如果少接觸污物,身體就像沒打疫苗,但這只是理論,無人知中間的平衡點,應該接觸幾多或防備幾多才會健康。不過現時社會太多病毒,大部份人都傾向不去接觸。」有接觸過病菌,下次面對同一病菌,身體可以戰勝得更快,但因潔癖而失去了產生抗體機會,間接來說就是失了優勢,「如果經常在骯髒環境生活,會有好多小毛病,康復後會有抗體。所以說潔癖的人,當有強勁病毒入侵,就有機會接受不到挑戰,拖垮健康。」
洗走油脂保護或致敗血病
潔癖雖然沒有帶來病症,但長期緊張也會有壓力,「因為常常覺得好污穢,導致情緒不好,經常不開心,精神健康受困擾,不能好好的睡覺。」除了精神健康,他們也因清潔習慣,有機會傷害身體,「皮膚的油脂有少少保護作用,過度清洗會被洗掉。如果洗手密度和力度太過份,有可能造成皮膚損傷,破壞保護層,增加細菌入侵機會,可能引起皮膚紅腫、含膿或造成蜂巢組織炎,如果細菌入血會造成敗血病,發高燒可能死人的。」還有,他們因為清洗的次數較多,使用清潔液的次數亦多,須知道使用過多化學物質對身體無益,「如果他們用得過量,對身體有害,濃度太強會有毒,例如人家用1:99的漂白水清潔,潔癖者覺得不夠,用夠1:9的比例,就可能傷害到皮膚和氣管。有人用殺蟲水多得像噴香水般,吸收過量的化學物質,可以傷及肝和肺的」。
由遺傳因子得來
某些人常常說自己有潔癖,喜歡將物件放得井井有條,有些人更一天冲多次凉。其實真正的潔癖者,並非愛整潔如此簡單,稱得上「癖」字,其實已是一個病。「潔癖,屬於強迫性精神衰弱的一種,基本上是精神科中的輕症。」精神科專科醫生陳仲謀說,「成因跟腦分泌和遺傳因子有關,因為身體內的血清素分泌下降,有些人產生焦慮、抑鬱,有些人則患上潔癖。」潔癖屬於病態,行為上愛將身體洗得乾乾淨淨,程度嚴重得影響日常生活,「潔癖是一種行為,要不斷重複去做洗手、冲凉等動作,嚴重的影響生活,如工作、睡覺和社交。不過,就算未到這個地步也未必是沒問題,若別人洗一次手,你卻要洗十次,一樣會構成精神壓力,且更會惡性循環。」
欠缺自信心
別以為他們很享受,其實是難受,「他們會不斷重複行為,雖然他們也覺得不理性,但不做就會很焦慮。」不只擔心自己不潔淨,嚴重的會不停驗血,「洗手是潔癖者最常見行為,嚴重的會有愛滋恐懼症,尋歡後又怕患上愛滋,所以不停驗血。潔癖者通常都有其他強迫行為,例如同時有不斷檢驗手袋的習慣,怕遺失財物。」潔癖不是傳染病,原來也跟性格有關。「自信心弱的人較易會有,潔癖反映了一個人對自己的環境安全欠缺自信心。有潔癖的人,大多都在年輕時有迹象,若老年才發現,可能是腦部有問題。」潔癖不是成癮行為,要根治這個精神科病症可找醫生,「醫生會先用藥,再配合心理行為治療,去了解成因,而行為治療法就好像教貓狗一樣,要他學懂哪些可做。有些更極致地弄髒患者的手腳,待他們慢慢接受。」
名人有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