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炳良稱不應妖魔化倡限量復建居屋 助白表戶

張炳良稱不應妖魔化
倡限量復建居屋 助白表戶

【本報訊】行政會議成員張炳良表示,近年居屋不斷被妖魔化,成了樓市下滑的代罪羔羊,認為復建居屋絕不會拖垮樓市。他指日後新落成的居屋,應以白表人士為主要對象,而且每年限量推出,避免影響樓市。
政府對是否復建居屋尚未表態,身兼房委會資助房屋小組主席的行會成員張炳良,昨日在房委會周年特別會議上,卻為居屋政策大平反。他指近年不斷有人將居屋妖魔化,尤其是前特首董建華的「八萬五」年代,適逢本港樓市低迷,居屋便成為拖垮樓市的代罪羔羊。

建議每年推四千單位

他指出,居屋政策一直是福利政策,並非與商爭利或助人致富,更絕不是要拖垮樓市,供應居屋目的是讓公屋住戶上車,騰出公屋單位予其他輪候者。本港一直是私樓主導,政府房屋為副,跟新加坡情況剛好相反,質問過往30多年,居屋何曾拖垮過樓市,而復建居屋甚至未必可以壓抑樓市高企。
他表示樓市一旦脫韁,壓力必在政府身上,而政府提供有限度的資助讓部份市民上車,不失為有效解決方法。他說未來的新居屋的主要資助對象,可以由綠表人士改為白表人士,但同時限制每年推出居屋的數目,以免令發展商誤會居屋是與民爭利。
另一委員李華明指,現時很多超出申請公屋入息上限的市民,根本無法長期承擔日益高昂的私樓租金,居屋是協助他們上車的主要途徑,若每年只復推三至四千個居屋單位,相信不會拖垮樓市。
不過,代表發展商的置業國際主席蔡涯棉認為,要解決樓價太高及上車問題,最有效是政府增加土地供應量,至於復建居屋須仔細考慮,一旦復建須決定是短期性質還是長期措施,及能否確保仍有足夠土地興建公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