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如果看着自己全身皮膚日漸變乾,硬邦邦如木板、關節因皮膚繃繃緊而變形、十指因潰爛而越縮越短,外表不但像燒傷病人一樣,更有可能因肺部纖維化致命,這正是硬皮症患者要打的一場仗。有20歲少女發病,十年來容貌改變,仍堅毅地對抗病魔,嘗試不同療法,「我行得走得已幸運過好多人。」
記者:梁洵瑜
硬皮症(scleroderma)是風濕病的一種,病因不明,比率約每10萬人出現3至5名患者,年輕女士較易罹患,5名女病人才有1名男患者。屯門醫院風濕科主任兼香港風濕病學會會長莫志超指,硬皮症是最罕有的風濕病,醫管局每年有37宗新症,目前共有449人由醫管局提供治療。患者往往因心肺併發症死亡,預期壽命只有50歲。
嚴重者肺纖維化致命
他指出,硬皮症主要分局部性及全身瀰漫性兩種,前者只影響四肢,皮膚和關節因鈣化變硬;瀰漫性除四肢外,上身包括面部也會變硬,嘴部變得越來越小,形成「魚嘴」症狀;食道及腸胃蠕動也會變差,或需進食流質食物;血管易發炎波及心臟,嚴重者肺部會纖維化令肺衰竭,部份人因腎衰竭致命。九成患者初期都會呈現雷諾氏現象,即手指或腳趾容易因為溫度低而變白,再變紫色及粉紅色,「仲會因唔夠血變成紫藍色,手指因為無血到會爛,啲手指會越嚟越短。」
「我一出嚟做嘢,就有呢個病,初初只係背脊啲皮膚變白色,後嚟先至變硬。」現年31歲的阿May(假名)20歲時發病,多年來與頑疾惡鬥,「塊面拉得好緊,牙都突咗出嚟,講嘢唔係好清楚,手肘伸唔直。」
阿May回憶患病初期自己無法接受,「有諗過跳樓,住廿幾樓又唔夠膽跳,既然唔夠膽跳,惟有積極啲。」
「最驚唔行得唔食得」
除接受專科治療外,她也曾到內地求醫練氣功,現接受中醫治療,期望病情穩定,「我最驚係唔行得、唔食得。」莫志超指阿May已算好彩,心肺未受影響。其實現時也有不同藥物紓緩病情,如免疫抑制劑減慢發炎及纖維化、血管擴張藥物及新藥治療心肺併發症,「外國研究緊十幾種生物製劑,希望幾年內為病人帶來好消息。」他呼籲病人不要灰心,積極面對。
(風濕病系列五之一,逢周五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