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新法規 整頓網遊業騰訊5連跌神話破滅

內地新法規 整頓網遊業
騰訊5連跌神話破滅

【本報訊】繼思捷環球(330)後,第二隻高增長藍籌股——騰訊控股(700)的神話亦告破滅!股價自上周五(4日)開始五連跌,累跌逾16%,該股昨日狂瀉10元收127.4元,創出8個月新低,成交金額高達38.86億元,連續三日成為成交金額最多的個股。對於騰訊暴跌,市場頗多揣測。分析員表示,暴瀉元兇相信是中國上周公佈新法規監管網上遊戲,令網遊股的「遊戲規則」大變。
記者:何凱兒

中國工商行政管理總局,上周二公布《網絡商品交易及有關服務行為管理暫行辦法》(下稱《辦法》),並於7月1日起施行。《辦法》主要是規範網絡商品交易及有關服務行為,保護消費者權益,令遊戲虛擬物品交易不再無法可依。新規定最重要是要求賣家實名認證,又規定要給買家購貨憑證。
其實,中央加強規管網上遊戲早在去年6月已露端倪。當時文化部及商務部發布《關於加強網絡遊戲虛擬貨幣管理工作的通知》,對網絡遊戲虛擬貨幣與網遊內的虛擬道具作出區分,網遊虛擬貨幣不涉及網遊內的虛擬道具,但對於遊戲內的管理預留了接口,相關監管規則將會出台。

監管虛擬物品交易

由文化部領導,中國電子商會電子互動專業委員會聯合會、網遊業的大企業本月25日將召開工作會議,就網遊業服務標準起草工作進行磋商,並成立專門的《網絡遊戲行業客戶標準》起草工作組,制訂標準起草計劃。可見網遊業的經營環境將會有大轉變。
促使中國雷厲風行整頓網遊業,主要是因為企業與消費者之間的糾紛日益增加。根據文化部《2009年中國網絡遊戲市場白皮書》顯示,去年315消費者投訴網,共接到80640宗關於網遊的投訴,增長82%,遠高於市場規模的增長率。
撇開新近出台的監管政策,馬化騰早前公布今年首季業績時,也罕有地作出首次「預警」。他指:「隨着企業規模擴大,騰訊業務增長速度會無可避免地放緩,但騰訊仍看好中國網路市場的長期潛力」。騰訊首季純利增長71%至18億元。

傳暴瀉與CB及ELN有關

三星證券昨日亦發表報告,將騰訊今年每股盈測由5.54元降至4.95元,因收入增長放緩,以及業內競爭上升。該行估計,騰訊今年有47%收入來自網遊,相信股價跑輸大市,維持「沽售」評級,目標價由129元下調至115元。
市場昨日亦傳出騰訊連日暴瀉與可換股債券(CB)及股票掛鈎票據(ELN)等衍生工具有關。本報翻查騰訊最新年報,並沒有發現騰訊曾發行CB。彭博資訊的資料顯示,市場上的確存在每股行使價接近100元的騰訊ELN,但實際數量市場難以得知,只有發行人才掌握,但業界相信不足以形成近日排山倒海式的沽盤。
瑞信香港認股證及牛熊證銷售主管何啟聰表示,過去兩日有不少資金流入騰訊牛證及Call輪博反彈。繼前日淨流入3217萬元後,昨日再流入5071萬元,發行人單是昨日便需買入237萬股作對冲,理應為正股帶來支持,但該股越瀉越有,可見沽壓非常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