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道】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副總裁筱原尚之警告,全球經濟前景面臨的風險明顯增加,發達國經濟復蘇步伐緩慢,但進一步推行刺激經濟措施的空間有限,部份國家甚至已耗盡彈藥。他又呼籲亞洲各國小心經濟過熱,並留意歐洲債務危機對出口的影響。
筱原尚之稱,過去近兩年的環球經濟和金融動盪餘波未了,近日歐洲債務危機令金融市場再起波濤,為全球經濟前景蒙上陰影,經濟再次轉弱的風險大增。
由於發達國經濟復蘇乏力,他預料亞洲將繼續帶領全球復蘇,區內國家財政狀況穩健,部份國家應適當地將宏觀經濟政策逐步正常化。惟他警告,倘全球復蘇持續,由於發達國息率仍維持低企,加上亞洲增長前景秀麗,資金將持續流入亞洲區,令區內經濟面臨過熱風險,政府必須採取適當措施應對。
增滙率彈性紓熱錢影響
他又指出,歐洲債務危機或影響全球貿易,對仍依賴出口的亞洲經濟造成打擊,但目前區內政府在退市上仍有很大彈性,部份亞洲國家可透過增加滙率彈性,減輕熱錢流入造成的影響。他特別提到,中期而言,人民幣估值仍大幅偏低,內地應增加人民幣滙率彈性,近日有迹象顯示,中國正重新平衡經濟,由出口轉為內部消費帶動,但中期而言能否持續支撐增長仍有待觀察。
歐洲債務危機最新蔓延至匈牙利,但筱原尚之認為該國情況並非如外界報道般嚴重,又指歐洲各國並無刻意壓低歐元滙價。相對備受債務問題困擾的歐洲而言,他認為美國復蘇表現較強勁,又相信美元的全球第一貨幣地位暫時不會被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