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政府陷入財困,但對中資戒心大,憂慮中國會輸出大量廉價貨品、搶走本地工人飯碗、製造貿易不平衡,甚至在歐洲推行「新殖民主義」。
外國傳媒早前指,中國減持歐債觸發股市大跌,中國財團多番傳出洽購英超勁旅曼聯,都反映中國對歐洲影響力日增,但很多歐洲人心裏不好受,認為是「新黃禍」。
德國《商報》去年就報道,中國國營企業先從歐洲邊緣國家入手,在東南歐跟摩爾多瓦(Moldova)和塞爾維亞(Serbia)簽戰略合作協定,以中國的優惠貸款,修築多瑙河大橋、建造2億歐元(約19億港元)的公路、擴建港口、建設經濟特區及軍事採購;在東歐跟波蘭也拿到400億歐元(約3,744億港元)的道路工程合約。
《商報》指,中國在歐洲首要是爭取大型基建項目,隨着簽訂更多大型定單,中國在歐洲要有更大政經影響力,就水到渠成。
環球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