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最後一個徙置區牛頭角下邨(牛下)正在清拆,擠逼的住家、熱鬧的大排檔,都只能在圖像中回味。攝影師蔡旭威在牛下「生前」給老邨逐寸拍寫真,為老街坊留下逝去日子的印記。這位前政府新聞處攝影師曾拍下無數珍貴歷史圖片,但他慨嘆,今天的政府已不再重視民生紀錄,官方攝影師大部份工作只為高官照相。
全賴房屋署不懂欣賞蔡旭威這輯全景圖像,才能造就他的公屋寫真集《牛頭角下邨》。全景拍攝是這樣的,攝影師先擺下腳架,固定水平,以攝影機為中心,然後180度或360度拍下周圍景物,再利用電腦技術,把多張照片合併成一張全景相。
全景照被指美化了牛下
蔡旭威在08、09年受聘房屋署,為即將清拆的牛下拍照,用作公屋圖片展。蔡旭威花了很多心血,說服牛下很多住戶,讓他進入他們家中拍全景照。完成之後,交給房署審閱,反應是,全景照美化了牛下,不夠真實。結果這輯全景照完全不獲採用,蔡旭威的心思差點連同這條屋邨化成瓦礫。幸好有出版商懂得欣賞,與蔡旭威合作,把這輯相片印成圖集,全景照死而復生。
牛下玉照不過是蔡旭威攝影生涯中的一個小段落,他曾經任職政府新聞處,時間是香港回歸前後。他見證過會展的主權移交大典、新機場落成啟用;最刻骨銘心的,是被派往上水拍攝解放軍入城那一晚,大雨滂沱,攝影器材報銷。
1997年12月特首董建華在推廣立法會選民登記活動的授旗儀式時跌倒,當時蔡旭威也在場,「新聞處有三個攝影師在場,我換緊菲林影唔到,另一個唔影,最後一個照影,結果都係一樣,新聞處冇發佈呢張相。」
牛棚書院展出全景照
新聞處攝影師並非一味拍攝官方大事,他們要為政府的《年鑑》拍照,涉獵很多社會民生題材。但他發現,回歸後的政府,只着重官方儀式的紀錄,例如特首接見外國賓客前後握手的樣板照,民生紀錄不受重視。工作了兩年多,蔡旭威更因公務員體系瘦身被裁,當時他還因為沒有遣散費,向立法會議員陳婉嫻求助,政府才肯補償遣散費。
其後蔡旭威在傳媒界輾轉漂泊,先後在《壹週刊》、《明報》及《茶杯》打工,維時都很短,現在是自由攝影師。有興趣欣賞他鏡頭下的牛下全景,今日起至6月18日,可前往土瓜灣牛棚書院參觀。
記者 蔡元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