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四燭光─擁抱社會的愛 - 邵言吾

六四燭光─擁抱社會的愛 - 邵言吾

自一九八九年起每年的六月四日,香港人總有一個潛藏着的默契,你不曾見到電視會賣大型廣告,也不曾聽到鋪天蓋地的宣傳,但晚上便會見到數以萬計的市民到維多利亞公園去豎起一支白燭,那些白燭光好比天上繁星。那一副副沉思着的面孔,亦越來越多。這兩年的六四集會為回歸以來之雙冠軍,據講均有十五萬人參加,而警方公佈的數字亦為歷來之最,這些數字彷彿在傳遞着某些信息,一些未曾聽過的信息。由於這些信息十分新鮮,因此出現了不少新穎的解讀,譬如說數字上的增加是由於警方近日的行為激化所致;亦有人可以安枕地說還有六百八十五萬人不支持平反六四;有人仍然彈老調說當日天安門沒有死過人,甚至說中國就是無可奈何才這樣做。二十一年來,這些話語不絕於耳,而反駁言論亦如是。但事實是,集會人數多了,而且有更多年輕人參與,整個紀念的方式也開始改變。

每年為歷史塗上油漆

當去年破格使用樂隊Beyond的《抗戰二十年》為大會的第一首歌時,當維園內有不少人高舉手機拍照再上傳上網時,傳統的紀念方式用了二十年,終於開始改變,它加入了不少年輕的元素,令整個晚會呈現更多活力。這使六四集會不只是那一代香港人的事,更延伸成為了整個香港的事,香港這才展現出它在中國的真正意義,你可以說它是中國的燈塔,也可以說是中國最後的長城,因為在中國如斯浩瀚的土地上,僅有這塊彈丸之地可以對那一段被極力抹拭的歷史每年塗上油漆,甚至豎立起當日的女神像去讓人俯首和流淚。
這不是一份撕裂社會的恨,而是擁抱社會的愛,這份愛來自每一顆雞蛋這邊,沒有限制的蔓延,以這份溫暖的愛去融化那高大冰冷的牆十分耗時,冰封三尺非一日之寒,但當冰牆只得一幅,而無盡連綿的愛有如江河,最終必定會水滴石穿,冰牆赫然崩塌,當年的亡魂定可得到昭雪。

一切問題請歸於本心

所以,當堅持時被嘲諷,請不要卻步;當燭光被吹熄時,請再次燃點;當回憶被竄改時,請不要忘記;當打壓不斷來臨而正義被盤問時,請不要低頭;當你的子女和周遭好友問及這是怎麼一回事時,請給予回答;當你仍然認為殺人沒有問題時,請撫心自問;當了解到殺人是最大的過錯而良知猶存時,請大聲疾呼;當政權認錯時,請保持謹慎;當一套嶄新的民主制度植根於那塊大地上,請會心微笑。
我的政治冷感在兩年前才開始融化,那時我才明白政治是利益的分配,因此政治便是經濟,它們是緊緊扣在一起而非斷裂二分的,但歸根結柢是眾人的事。政治和經濟不應只是冷冰冰的數字增長或是城府中的謀略,它們的源頭是基於聰明的人願意放棄某些私利而去爭取更大的公利以保障人們,國家之建立如是,法律之制訂亦如是。若說六四是中國的政治包袱,不如說這是全中國人民的包袱,若不解開始終走得不遠,不要從甚麼陰謀論出發,一切問題歸於本心,是非對錯立即明瞭。當你明白到為甚麼平反六四是那麼重要,許多事,便都明白了。

邵言吾
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