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第一波:投資先輸一仗 - 李兆波

理財第一波:投資先輸一仗 - 李兆波

上周「股息手續費食水深」刊出後,收到十多個讀者電郵查詢,我會在稍後一一解答。想減少收費,便要在投資前不要先輸。投資者收股息時被收取高昂費用,是先輸一仗的例子,即是中介人先賺,才到投資者。小額投資者沒有肉食,甚至被人蠶食財富,對長線持有不利。
短炒買賣利潤不一定可觀,回報不確定,買賣中先輸交易費。買賣股票要付佣金及印花稅,不少銀行及證券行設最低佣金,一般是100元,加上交易處理費,買賣可能已花掉300元。朋友在117元買入200股港交所(388),假設在120元賣出,原本賺600元,扣除各收費後只餘下300元,利潤與中介人平分,又是先輸一仗。
投資債券的問題更大,投資者買入5萬元債券,年息2%,利息每半年500元,每次收息先被扣利息費100元,加上存倉費每半年100元,一年餘下只有600元,不夠二人享用豐富的自助晚餐。
要減少慘烈地先輸一仗,可以尋找收費較吸引的中介人,不要因超市禮券而隨便轉換戶口,也可組合家庭成員的投資戶口,以減少基本成本,或是減少買賣次數,待利潤較大時才賣出。朋友如在140元賣出港交所,淨利潤約是4000元,交易成本比率大大降低,不過當中有相當的耐性。

買基金物業 投資者先輸

買基金更容易先輸,因為認購費、管理費、撤離費等已吸去大部份的回報,賣基金的先贏,買基金的先輸。不是說不買基金,是要分析基金表現,是否使你可以贏,而不是先輸及永遠都輸。買物業先輸的也是投資者,先贏的是代理、銀行等。時間可以令輸的在後再贏,因為物業價格長遠是升的,但投資者能否支付差餉、地租、管理費、維修費、按揭利息卻是疑問。

李兆波
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