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針:時光倒流八十年 - 盧峯

探針:時光倒流八十年 - 盧峯

一九三○年英國經濟開始受到美國金融市場崩潰、經濟大衰退的衝擊,如何應對成了朝野間熱烈爭論的焦點。經常打破常規,不按牌理出牌的凱恩斯(JohnMaynardKeynes)主張政府大規模推動公共工程,以刺激疲弱的經濟,抵銷全球衰退的衝擊。財政部的官員及信守傳統理論的學者則大力反對這種做法,認為政府財赤會削弱投資者及企業信心,令私人投資流失,即使政府再多花錢也彌補不了。
結果,財政部官員贏得了政府及首相的耳朵,政府堅持削減開支以保持平衡預算。不到一年,英國經濟出現比二九年更糟的衰退,並被迫退出金本位制度。
八十年後的今天,凱恩斯的徒孫們包括RobertSkidelsky跟新上台的聯合政府官員再來一場論戰,要求新財相岳斯本及首相卡梅倫不要走三十年代財政部官員的舊路,不要過早退市及放棄刺激經濟措施,不要過快追求平衡預算,否則像三十年代那樣的雙底衰退便可能重現。
RobertSkidelsky花了二十多年時間寫了三大冊的凱恩斯傳,他深受凱恩斯學說影響是正常不過的事,他援用凱恩斯理論要求政府以赤字預算穩住經濟也不讓人奇怪。而從各發達國家的經驗來看,Skidelsky的說法不無道理,也比盡快減赤更有說服力。
在今次金融海嘯後,各主要經濟體中復蘇最快,復蘇力度最強的是中國大陸。除了○八年第四季及○九年第一季明顯放緩外,中國經濟從去年夏天開始已迅速反彈,重回百分之八以上的經濟增長。更重要的是由於政府成功止住經濟跌勢,企業及一般消費的信心保持強勁,整體經濟毋須不斷加碼就可以進入良性增長循環,不用擔心內地出現雙底衰退的問題。
另一個經濟龍頭美國的情況雖然不及中國,但在聯儲局大開水喉及奧巴馬政府大灑金錢下,這個金融海嘯的禍首及重災區復蘇的步伐也相當穩定,各方面的表現開始有了生氣,甚至就業市場也有逐步回穩的迹象。即使是這樣,奧巴馬政府依然不敢輕言放棄刺激經濟的措施,還不時強調不應急於退市。
兩大經濟龍頭的經驗雖然不可以照搬,但他們顯然明白現代經濟是一場信心遊戲,是在信心的基礎上運作的。市場投資者、消費者缺乏信心的話,即使利息再低,即使滿街是錢,大家都只會繼續增持現金,放棄投資,撙節消費。稍有風吹草動更是全力避險,把錢放在最可靠穩陣的項目如黃金、美國政府債券、美元上。要讓投資者、消費者回復信心,要投資者願意面對風險,要經濟重回正軌,政府必須先讓經濟真正復蘇,必須改變經濟前景蒙昧不清的局面。繼續刺激疲弱的經濟是無可避免的選擇。
過早追求平衡預算,過早致力削減財赤將令經濟復蘇過早夭折,將令消費者、投資者更感到前景不明朗,令他們變得更保守謹慎,更不願消費及投資。這樣下來,疲弱的經濟想不雙底衰退也不可能了!

盧峯
逢周三、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