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砌詞以技術手段遏制顛覆國家訊息網絡白皮書 預告打壓升級

中共砌詞以技術手段遏制顛覆國家訊息
網絡白皮書 預告打壓升級

中國國務院昨發表《中國網際網絡狀況》白皮書,強調中國面臨嚴重的網絡安全威脅,未來國家將「合理運用技術手段」,遏制「破壞國家安全、顛覆國家政權、危害社會公共利益」等違法訊息的傳播。有內地網民認為白皮書等同公然宣佈打壓;北京學者則認為,未來中國言論自由空間將進一步縮小。

這份長達31頁的白皮書指,截至2009年底,中國網民數目達3.84億人。白皮書強調,中國主張「合理運用技術手段遏制互聯網上違法訊息傳播」。這些違法訊息包括危害國家安全、顛覆國家政權,破壞國家統一、破壞民族團結等等。由於內地三分一網民是未成年人,國家也鼓勵研究開發保護未成年人上網安全的工具。

來往電郵成罪證

中國互聯網審查制度多年來一直引人詬病,被視為中共打壓異己的利器。去年國內多名異見人士先後因言獲罪入獄,劉曉波被指在網上散佈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的文章而被判入獄11年,黃琦、譚作人與境外民運人士王丹的來往電郵則被當作罪證,二人分別被判「非法持有國家機密罪」及「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

或再現綠霸事件

今年年初,美國互聯網搜尋器Google因不滿中國互聯網審查宣佈撤出內地市場,在國際引起巨大反響,美國更聲言訴諸WTO。是次白皮書沒有提到Google或其他被封鎖的境外網站,但強調任何互聯網供應商都應遵守中國法律,有責任「自覺維護互聯網安全」,中國的互聯網主權應受到「尊重和維護」。
不少網民擔心未來網上刪帖及對新聞網站的監控將變本加厲。有網民認為,白皮書是針對Google事件而發表的,也有網民認為日後必再出現綠霸事件。
北京人民大學社會學教授周孝正昨接受本報電話訪問時說:「進一步打壓是毫無疑問的。現在國內有兩個不公:收入不公、司法不公,兩極分化最後政府必然要加強對互聯網的管治,否則社會難以穩定」。北京理工大學教授胡星斗則表示,中國對「違法訊息」的定義不詳盡,這樣法規容易被濫用。
本報記者/新華社

互聯網產業達6500億元

互聯網產業成為內地經濟增長的支柱。官方數字指,目前中國互聯網產業規模已達6,500億元(人民幣.下同),佔國內生產總值(GDP)一成。電子商務成為民間潮流,中國現有逾一億人成為網上購物用戶。

佔GDP一成

《中國網際網絡狀況》白皮書指出,過去16年,中國互聯網信息技術與產業,年均增長逾兩成六,佔GDP的比重由不足1%增至約10%。互聯網產業中,網絡製造業銷售規模達5,000億元,佔去全球銷售總額的十分一;軟件市場規模達198.4億元。網上廣告及網絡遊戲市場快速增長,去年市場規模均逾200億元。網絡音樂、電視等均呈快速發展趨勢。
互聯網快速發展也開拓了電子商務商機。全國現有逾億人使用網上購物,去年全國電子商務交易額超過3.6萬億元。內地逾一半大型企業已建立電子商務系統,約三成中小企透過網絡尋找供應商及進行行銷推廣。新華社

全國網民:3.84億人
寬頻上網:3.46億人
手機上網:2.33億人
互聯網普及率:28.9%
未來五年普及率:45%
全國通信光纜總長度:826.7公里
互聯網產業規模:6,500億元人民幣
去年電子商務交易額:3.6萬億元人民幣
備注:上述為截至2009年底數據
資料來源:《中國網際網絡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