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改委遏通脹失實報道

發改委遏通脹失實報道

【本報訊】熱錢炒商品已令中央決心打壓,傳媒在報道時扮演推波助瀾角色更令發改委大表不滿,並高調指對於有關報道將採取「零容忍」態度。
內地《長江日報》於6月4日報道「武漢市場奶粉全線漲價10%」,發改委看見報道立即責成湖北省物價局對此進行調查核實。並在發改委網站上公佈調查結果,結果顯示報道提及的武商量販店、中百倉儲、家樂福三家大型連鎖超市,共有在售奶粉品牌41個(品種898個),其中國產品牌28個,進口品牌13個。
從5月1日到6月5日,只有六個品牌(雅培、澳優、飛鶴、伊利、媽喃、金冠)42個品種奶粉調整價格,而加價的品牌佔品牌總數14.6%,以及加價品種佔品種總數的4.7%。
發改委除了做「夾價王」,亦當上調查員,調查是否出現搶購奶粉現象,發改委指,據其了解,儘管部份品牌價格上漲,但超市銷售正常,消費者反應平靜,尚未出現哄搶、囤積和缺貨斷檔現象。

今年吃貴糉 穗調查

發改委指,當前中國管理通脹預期的任務很重。對於可能誤導社會預期,引發群眾搶購,影響市場價格穩定的不實報道、惡意炒作,發改委將採取「零容忍」的態度。
此外,由於熱錢炒作令綠豆漲價3倍,今年端午節市民難免吃高價糉子。為此,廣州物價局已介入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