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最後一屆中學會考將於8月4日放榜,今年整體考生數目較去年增加,教育局明知考生競爭激烈,但無意彈性調度學額應付特殊情況,全港各機構及學校所提供的升學途徑名額均與去年相若。教局官員昨建議,考生未必要重讀中五,叫他們考慮其他升學或就業途徑。有升學專家認為,最後一屆會考生的升學壓力明顯較大,教局理應承擔責任,不應只建議考生考慮自資課程而脫離資助機制。
部份學費每年逾萬
教育局昨提早一個月發放會考生升學資訊,根據資料,除3.5萬個中六學位外,全港各中學亦將提供約1.5萬個新高中制中五的重讀學額,另外,毅進計劃及各院校的副學位先修課程亦分別提供1.5萬及1萬個學額,加上職訓局1.3萬個職訓課程、展翅及青見計劃名額,合計提供約8.8萬個學額,若再加上演藝、明愛等更達10萬之數,數字上較實際考生數目為多。
不過,撇除5萬個預科及重讀學額,其他學額均屬自資課程,學費部份每年高逾萬元。
而教育局課程發展首席助理秘書長張國華昨更建議,考生不要考慮重讀中五,「今年係末代,好多考生失咗手就即刻諗重讀,但係其實外面係有好多其他選擇。」他其後又表示,考生如真的重讀新制中五,不需太擔心適應問題,「其實新舊制好多內容都好相近,通識都唔係太局限於課本,學生要重讀其實唔難。」
建議作出分數評估
理工大學學生輔導網路主任崔日雄指,教育局未有承擔責任,令學生處於升學高壓狀態,「家嘅選擇係令到學生脫離咗政府資助體制,只能投向自資懷抱,咁放榜時嘅混亂情況可能會更大。」他建議考生現在應開始作出分數評估,「如果估計少過19分,咁就算升到預科,入大學機會都好細,應該考慮行副學位呢啲方向;14分以下,就要諗下係咪報毅進,因為重讀用處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