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6之後,官方傳媒大字標題「公投慘敗」。有政論家認為,公投運動的收場,弊多於利,為政府推銷政改方案打下強心針。但也有參與公投的議政青年說:「我哋今次打唔贏你,但係你都冇打贏我,我冇嗰種挫敗嘅感覺。」政府企硬,公民又強起來,有國際傳媒警告,若北京在政改不作讓步,03年的7.1精神,將會再現。
17.1%的投票率,明顯低於預期。中共喉舌《文匯報》與《大公報》都以「慘敗」形容公投結果。政治評論員林和立說,公投運動的結局,壞處比好處多:「好處係,公社兩黨吸收咗一批80後激進選民嘅支持,繼承咗03年大遊行50萬人嘅力量。」
站在北京角度看,林和立認為,投票率少於預期,中央會覺得,香港支持激進手段爭取普選的人只屬少數,因此更加不願就政改作出實質讓步。就這點而言,林和立的結論是:「公投運動並不成功。」他希望泛民盡快團結起來,否則香港民主基石便會變得脆弱,爭取普選前景更加悲觀。
50萬人繼續團結起來
悲觀的情緒並未瀰漫於積極參與社運的青年群落,投身過保育天星、皇后與反高鐵運動的林輝說:「公投之後,好多人好失落,但係態度並唔負面。我哋今次打唔贏你,但係你都冇打贏我,我冇嗰種挫敗嘅感覺。反而我好感動,投票前好多人自發推動公投,拍片、寫文、畫漫畫,將社會嘅事變成自己嘅事。」
林輝深信,公投運動已滙集了一股力量:「一萬個好憤怒、好激進嘅人,比起一百萬個冇主見嘅人,力量更大。」本身是智庫組織RoundtableCommunity總幹事的林輝說,5.16走出來投票的50萬人,只要能夠繼續團結起來,必定是一股可以推動香港民主進步的勢力。
這樣說,公投運動豈不是雙贏結局?也許當局者迷,旁觀者又怎樣看?流亡海外的哥倫比亞政治學博士王軍濤這樣說﹕「公投結果的評估取決於你的評估標準是甚麼,如果就推動香港民主力量發展而言,這個事實不能說是成就,甚至讓人覺得有挫折感。但是,如果就推動香港民主化進程而言,這次公投的訴求是必不可少的一環,那通過公投把議題轟轟烈烈炒起來,就是成功。」
2003大遊行可能再現
《華爾街日報》在5.16後一篇評論指出,人們只能期許,補選的意外結果將會成為一個祝福:「公眾傳遞了一個訊息,他們想民選領袖與北京達成一個妥協,公投結果給予泛民一個妥協的理據。問題是,北京會否把握契機,在政改方案上作出一些能夠保存自己體面的改進,例如一個大概的普選時間表。若然中國政府採取如同泛民一樣的絕不退讓態度,2003大遊行的精神,便可能再現。」
記者 蔡元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