織造廠商吳志明大半生守護着555線衫三種式樣:三粒鈕功夫衫、圓領文化衫、無袖背心。80年傳統漂染、車縫及設計不變,如今,穿傳統底衫不是潮流,只有一群50歲以上的男人天天跟它廝守。太子女吳嘉怡接手這門邊緣生意,想搞底衫革命,不論男女,由底穿上面。
寶黛麗濕穿展現性感
老牌線衫底子厚,用料是瑞士一級透薄棉紗,先用「哥士的」漂染,浸12小時,然後夾乾,再用鏹水煮,浸染一段時間,又用梳打清除鏹水,再用漂白劑清洗,七個步驟三日才能完成。但這種漂染方法不太環保,在內地受嚴格管制。
談論底衫,要有點想像力。李小龍穿純白功夫衫有簡約武者風範,吳志明半世紀前曾在工展會送了半打555給前港督葛量洪。想想葛量洪穿中國底衫,跟李小龍有何分別?「他有冇着我唔知,但係的確有外國人會買我哋啲底衫着。」
看不見的黑道裏,台灣江湖大佬在監獄漫長等待的,原來也包括探監人送來的555底衫。吳志明不曉得陳水扁是不是他的顧客,「我哋喺監獄附近所設嘅分店,經常缺貨。」他說台灣人保守,卻也比較長情,現時每年仍然有四千打(近五萬件)銷量。
最意想不到是,男人底衫放到女人身上,超越性別界線,原來可以產生神奇效果。吳志明於八十年代初出口多色功夫衫到美國,每月達三萬六百件,當時的性感女神寶黛麗,曾以水着效果,把微微粉紅中國功夫衫融化。健康女郎少扣幾粒胸鈕,衫腳不規則撥在一旁,以濕水底衫創造出水芙蓉效果,是底衫革命的前期。
但香港男人始終只愛純白傳統式樣,「我喺馬會遇到熟朋友,佢哋都會同我要貨。」向現年78歲的吳志明買底衫的,都是上了年紀的會員,他們習慣底衫是底衫,不接受T恤當底衫穿,這個堅持,有實用功能考慮,「佢好索汗,好快乾。」
555線衫1928年在澳門創立,原本取名宮燈牌。30年代轉到香港發展,二戰淪陷時期一度停產。戰後百廢待舉,吳志明1949年開始做底衫推銷員,生逢其時,50至60年代,是個沒有男人不穿底衫的年代。300個分銷商,每天銷量幾十打是閒事。當年約10元一件名牌底衫,衫腳邊555嘜頭,絕對是男人低調的身份象徵。
至70年代T恤裏面、外面合穿的着法,令線衫內衣王國界線模糊,影響力被動搖。後來,另起爐灶的吳志明收購老化的555接手經營,努力為底衫革新,改良領口式樣,可惜不為忠實粉絲叔叔們接受,最終打回原形。
守舊與創新路上徘徊
經過半世紀起落,少數男人粉絲留戀滑不留手的線衫質料,雪白底衫包着大肚腩父親滑溜溜肚子,已然留在60年代小孩子心裏。近一世紀名牌底衫保得住品質但花不起龐大宣傳及重新包裝費用,只能靜悄悄在衫腳下加上Trifive品牌新式樣。
二十一世紀之初,555以香港製造之名,在守舊與創新的路上徘徊。記者 冼麗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