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果沒有奇蹟出現,二○一二年政改方案肯定會被立法會否決,香港政制將會繼續原地踏步,毫無寸進。
能夠真正解開政改死結的中央政府昨天透過人大常委會副秘書長喬曉陽先生表了態,一方面否定民主黨開放區議會功能組別議席讓市民參與的建議,另一方面繼續在廢除功能組別及達至真普選上含糊其詞,不肯作任何實質的承諾。換言之,中央政府既不肯提升政改方案的民主成份,又不願就如何落實雙普選提出路線圖。在這樣的情況下,市民實在難以支持二○一二年政改方案,泛民主派議員實在難以投票支持方案。
經過前一陣子跟幾個泛民主派政團溝通會面後,中央政府顯然明白不能不回應市民的民主訴求。此所以昨天喬曉陽先生花了一些時間解釋《基本法》內所謂普選是指市民有普及而平等的選舉權利,不因種族、財富、階層而有分別。
正如港大法律系教授陳弘毅先生所言,這是中央政府官員首次就何謂普選作說明,有關說明也跟國際慣例及一般理解較為接近。
只可惜喬曉陽先生的解釋到此為止,沒有再進一步說明提名權、被選權是否同樣是普及而平等,更沒有說明功能組別會否在落實雙普選後被取消。相反,他認為應進一步研究才可決定功能組別的去留。問題是功能組別是徹頭徹尾的政治特權,是因為當年不肯、不能盡快引入直選而出現的過渡性安排。一旦香港決定落實雙普選,決定落實普及而平等的選舉,這些明益有財有勢人士的議席必然要取消,這些讓有財有力人士「打尖」進入議會的議席必須要取消。若果中央政府還想用甚麼方法保留功能組別議席,喬曉陽說的甚麼普及而平等原則立時變成空話。
至於否決民主黨提出的開放區議會功能組別議席建議同樣令人失望。正如我們較早前指出,確定普選時間表後,從二○一二年開始的政制安排都成了過渡性安排,都應該朝着普及、平等、開放的方向發展。由於三十個原有的功能組別難以動大手術提升它們的代表性,最主要的改變,能大幅開放的就只有新增的區議會功能組別議席。
民主黨的建議正好在不影響原有功能組別下大幅提升立法會的代表性,讓所有選民跟權貴一樣擁有兩票。這肯定比特區政府的方案進步得多,有說服力得多。中央政府、特區政府怎麼不肯放下舊有包袱,認真考慮採納這個方案呢?
其實,香港市民及泛民主派政團並沒有提出甚麼非份的要求,並沒有提出一些難以達到的要求。他們不過希望二○一七及二○二○年落實的是真正普及而平等的選舉,他們不過要求象徵政治特權的功能組別在十年後消失,他們不過希望二○一二年的政制真正朝雙普選邁進而已。只要中央政府及特區政府真心誠意按《基本法》落實雙普選,要回應這些要求可說沒有甚麼難度。偏偏北京及香港的當權者都選擇把頭埋在沙裏,不願正面回應這些合理的訴求。這樣下來,政改怎能不觸礁拋錨呢?
周一至周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