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近百年歷史、在中國出版界舉足輕重的中華書局上海總廠舊址將被改造成酒店,不日營業。事件引起內地出版界質疑。中華書局創始人陸費逵的後人陸費銘琇女士聞訊,大感驚奇,表示「絕不能接受」,指此舉是「對近代文化的毀滅」。
位於上海澳門路的中華書局上海總廠舊址,早於1999年就獲上海市政府授予「優秀歷史建築」稱號。但2008年上址仍被轉租給某發展商,計劃開發所謂「辦公、商務、公寓三空間」,歷史名勝變工地,一片雜亂,污濁不堪。
曾建議改建博物館
中華書局創始人陸費逵的後人、現年85歲的陸費銘琇女士得悉後大感驚奇,表示「絕對不能接受」,稱此舉是「對近代文化的一種毀滅」。她指,中華書局是父親一生心血所繫,1937年抗戰父親匆匆離滬逃到香港,家中圖書字畫等皆存放總廠四樓。
陸費銘琇指,父親早年來香港後,繼續主持中華書局事務,但時常牽掛上海總廠,直到1941年病逝。她於1946年返回上海,幫母親從總廠搬回部份家具及用品,藏書字畫與文字資料等家產,卻始終沒能拿回。
去年3月,上海12名全國政協委員曾向全國政協遞交提案,建議用舊址建出版博物館;上海專家經實地考察後認為,舊址改造勢必破壞原有建築格局結構,呼籲當局盡快叫停施工項目,重新論證後進行保護性開發。但所有一切都無濟於事。
出版大批古籍史著
中華書局1912年由陸費逵在上海創辦,總廠1935年建成投產,是中國歷史最悠久的出版社之一;中共建政後被公有化,總公司遷北京,成為整理出版中國古籍的專業出版社,承擔國家級古籍整理項目;出版過二十四史等大批古籍史著。中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