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一方帶基因病變 下一代患病機率高50%驗基因防遺傳病猝死

父母一方帶基因病變 下一代患病機率高50%
驗基因防遺傳病猝死

【本報訊】工作或運動時暴斃、嬰兒睡夢中猝死等個案,死因或與遺傳病有關,下一代患病風險高達50%,令家族成員提心吊膽。威爾斯親王醫院化學病理部顧問醫生袁月冰指出,大部份猝死與心臟疾病有關,現時可透過測試找到致病基因,令有基因病變但未出現病徵的家族成員及早預防。記者:林潔華

袁月冰表示,大部份心臟疾病猝死個案與具遺傳性的肥厚心肌病有關。如父母一方帶有基因病變,下一代患病機率高達50%。以往醫生為猝死者的家人進行心電圖、臨床診斷等,並每年跟進已出現病徵家族成員病況。醫學界現時已發現肥厚心肌病12種致病基因,家族成員可透過抽血進行基因測試,「出世嗰陣基因已經唔會變,所以未有任何病徵都可以搵到致病基因。」她指測試準確性高,有效為未病發的家族成員找出致病基因,及早跟進減少猝死危機。

嬰猝死或新陳代謝疾病

她指出,曾有一名54歲、患末期心臟衰竭的女病人,她的母親因心臟病猝死,20歲兒子也患有肥厚心肌病。經基因測試後發現,女病人的弟弟也擁有致病基因,幸好未發病,可提早監察病情。
心律不正也是導致猝死原因之一。其中一種對神經激素兒茶酚胺敏感的多型室性心動過速症(簡稱CPVT),病人如進行劇烈運動或情緒激動,可導致心律不正猝死,即使存活也可能變成植物人,此病暫時找到與兩個基因有關。一名14歲女童曾與友人爭吵時暈厥,九個月後乘巴士時因心律不正突然暈倒,情況嚴重。經基因測試後證實女童父母均無基因病變,情況屬於第一代基因病變,可能遺傳下一代。她建議病人應避免進行劇烈運動、控制情緒、處方藥物或植入心臟除顫器等,減低對心臟影響預防猝死。
另外,嬰兒猝死可能和新陳代謝疾病的基因病變有關,如父母擁有致病基因,四分一嬰兒都會患上新陳代謝疾病,甚至於出生後一、兩天猝死。如這些父母再度生育時,應先作產前檢查,讓醫生可及早監察嬰兒情況預防猝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