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中港海關人員採取聯合行動,搗破龐大中港跨境走私紅油集團。繼中方人員今年初在內地拘捕包括集團主腦的134名走私客後,香港海關早前根據資料,在港拘捕19名男女,更在其中一名主腦的豪宅中,搜出多袋用紅白藍尼龍袋盛載,總共2,000萬元人民幣現鈔。港府引用《有組織及嚴重罪行條例》凍結被捕人士合共二億元涉案資產,是香港海關歷來在港凍結最大犯罪得益數額的單一案件。 記者:周志鴻
港府今次凍結的二億元資產,除2,000萬元人民幣現鈔外,更有銀行存款、港幣現鈔、珠寶首飾,以及七個物業,當中包括南區貝沙灣、港島東半山寶馬山花園及多個車位。涉案的2,000萬元人民幣便是在寶馬山花園撿獲。
中港共拘捕153人
海關在上月3日採取代號「海澄」的大規模行動,搜查全港19處地方,包括海上油躉、寫字樓及住宅單位等,拘捕12男7女(21至56歲);包括懷疑集團主腦、涉案公司董事、油躉工人等。
內地海關總署廣東分處緝私局副局長黃少東稱,今年1月31日,內地海關人員在深圳、惠州、河源等地共搜獲約60萬公升走私紅油,扣查10艘走私船、33輛運油車、33輛私家車及400多萬元人民幣,拘捕134人,其中4人是香港主腦。
由港運至內地牟利
香港海關情報科高級監督郭雁萍表示,案件涉及多間香港公司。集團利用旗下海上油躉,大量供應免稅紅油給經改裝加大油缸的漁船,以密集方式偷運紅油到內地後,即經由油泵將紅油運到岸邊的運油車,再運至地下工場將柴油脫色,然後當作正價柴油賣給內地工廠作機器用途,從中牟取暴利。
郭雁萍說,香港紅油每公升約售4元,但脫色後在內地出售,正價每公升售7元。以往走私紅油多是由內地運來香港出售,但由於國際原油價格上升,加上人民幣滙率等因素,內地柴油價飆升,走私紅油便變成由香港運到內地牟利。估計該集團三個月內走私油量高達1.3億公升。集團被偵破後,本港油公司的紅油銷售量大減。
走私情況明顯惡化
據內地海關稱,去年全年全省破獲576宗走私紅油案,扣查2.5萬噸紅油,涉及4.7億元人民幣,逃稅1.07億元人民幣;今年首四個月,查獲走私紅油案件232宗,搜獲2.73萬噸紅油,涉及31.8億元人民幣,逃稅近8.1億元,情況明顯惡化。
根據《進出口條例》,走私罪最高刑罰為監禁7年及罰款200萬元;根據《有組織及嚴重罪行條例》,最高刑罰則為監禁14年及罰款5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