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六公投運動後,特區政府忽然積極,為了推銷其政改方案,不但被質疑犯界賣起錨推銷廣告,又主動邀請余若薇作辯論,又與高官們四出落區喊口號。結果,媒體廣告被揶揄,辯論被看淡,落區推銷更幾乎變成落荒而逃。
若說曾蔭權班子見公投運動反應冷淡,打算乘勝追擊,則未免對形勢過於錯判,尤其議會內泛民一眾,在政府一步不讓的情況下,根本沒有多少可以退讓的藉口,再多的宣傳也不太能夠讓泛民議員轉軚。又有說,曾班子落心落力,是希望營造雖敗猶榮的姿態讓北京看,免得提早「榮升」政協副主席,但觀乎這幾年政經形勢,北京會下令換人似乎不太可能,甚至會盡量力保曾蔭權至任期屆滿,否則一而再地腳痛換特首,只會更增強市民「上街可以換特首」的信念。
約三成市民態度游離
前天曾蔭權再度落區,情況比之前更壞,被反對者重重圍困,情況狼狽。這個落荒慘象,幾乎早可預見,政府智囊沒理由不明白形勢,但曾蔭權仍偏向虎山行,不禁令我懷疑,到底曾蔭權這起錨運動的葫蘆裏在賣甚麼藥。
昨日有聲稱自己不懂政治的市民打電話到電台說:「反對者太惡太沒禮貌,我覺得曾蔭權很可憐,因此我支持他及他的方案。」或許這就明白曾蔭權落荒推銷政改,所為何事。
上一次港大民調指出,民間對政改方案的支持及反對者,其實不過「五五波」,各為三成多,還餘下三成左右沒意見的游離者。到這時候,支持與反對者意志堅定,因此能左右形勢的,關鍵在於游離者。這些游離者,大不乏如那打電話到電台的聽眾,不懂政治,不清楚功能組別為何物,也不明白政改方案所說為何,亦沒興趣了解,但永遠覺得「大聲就是壞人」,不問何故永遠支持「看起來很可憐的人」。始終香港仍有不少人對政治「沒興趣」、「沒時間」也「不懂」,要他們幾星期內突然理解政改方案利弊,頗為困難,但要打動其同情心,卻可以在五分鐘的新聞片段之間。曾蔭權自己的方案沒道理,識者自然劣評,但不識者卻可以「曾蔭權已很落力卻被批評」為由去支持他。
「可憐行動」似有效果
反對方案者或要留意,這是否就是曾蔭權的如意算盤,在這未來幾星期,任由廣告被惡搞,任由落區被踩場,更要在公開辯論中,任由余大狀法律專家式的逐點擊破,理不服人卻來個可憐相反贏游離派的民心。
我不敢說這一定就是曾蔭權的計劃,但反對方案者亦不能不察,在這階段跟死硬支持者或官員們明刀明槍對着幹,硬橋硬馬把對方打至落花流水,反可能輸了游離者的民心。在公開辯論中,若咄咄逼人大獲全勝,反可能令人對落敗者心生憐憫。
其實政改正反道理早已說得清楚明白,有興趣了解的人意向早定。到了這一刻,理應把目標轉為爭取冷漠的游離者支持,開始要考慮動之以情,尤其是特區政府的「可憐行動」好像已經啟動,也已發揮了一點效果。
石傲枝
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