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書法不但可陶冶性情,更可用來治療及預防老年癡呆症。中文大學一項研究發現長者持續八星期、每周五天練習書法半小時,可改善認知功能,提升分辨時間、地點及人物等能力。 記者:梁瑞琼
中大醫學院於2008年在一間老人院舍進行研究,了解書法治療對長者認知功能的影響,31名平均年齡為86歲的院舍長者分成兩組,一組持續八星期,每周五天寫書法半小時;另一組則不寫。結果發現勤練書法長者的認知功能較對照組有改善,包括更能辨識時間、地點及人物。
長者院舍引入書法活動
中大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教授郭志銳指,書法可訓練手眼協調,也有助改善患者的行為問題,「有啲患者會好不安,成日好似要做啲嘢,會不停行,叫佢寫吓字就會坐低。」由於患者的記憶力較差,故每天可讓患者寫書法多次,不但能改善患者的認知功能及行為問題,照顧者也可以藉此減壓。
書法治療始創人、香港大學心理學系榮譽教授高尚仁表示,過去已有研究證明寫書法時,身體會放鬆,情緒變得平和,呼吸頻率下降,心跳減慢及血壓降低,但大腦其實沒有平靜下來,反而處於激活狀態。他解釋寫書法需手眼協調,且涉及三維空間的活動,配合有方向感的字詞,有助刺激大腦的空間認知功能。
高尚仁表示初寫書法不應先寫楷書,因楷書是經多年發展出來的字體,對老年癡呆症患者來說較難掌握,應以畫畫、數字、圖形為先,由淺入深。他指,由於患者的記憶力會慢慢減退,認字能力也變差,寫書法則有助刺激患者的記憶,當字在腦海浮現時,有助患者重溫文字。他又指,毋須規限患者寫書法的時間,反而要養成寫書法習慣,才有明顯效果。
現時不少長者院舍也引入寫書法作為小組活動,賽馬會耆智園更將寫書法定為老年癡呆症患者每天的活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