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全球老年人口急速膨脹,各國的醫療福利開支不斷增加,意味醫藥業前景一片秀麗。百達基金認為,新興國家的中產階層抬頭,居民對醫藥業的要求大幅提高,為醫藥行業發展奠下殷實基礎,預計未來3至5年,金磚四國(BRIC)每年醫藥開支增長至少10%,增幅較經濟增長更快。
百達(盧森堡)非專利醫藥及生物科技基金高級基金經理MichaelSjostrom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新興國家中產人口上升,人均收入增加,遂更注重醫藥需求,加上政府財政充裕,有能力推動各種醫療改革及增加醫療開支,相信未來新興市場,尤其是金磚四國的醫療發展,會較歐美等傳統市場更佳,故看好新興市場佔業務比例較高的企業前景。
金磚四國開支料年增10%
他說,金磚四國未來3至5年花在醫藥方面支出,每年料增加10至15%,增幅遠超過國內生產總值(GDP),如中國政府已承諾在2009至2011年對醫療保健行業額外投入8500億元人民幣。
現時美國人每年平均花8000美元於醫療開支,歐洲約3000至5000美元,中國及俄羅斯分別僅100及80美元,意味新興國家醫療市場發展空間龐大,預計中國人每年醫療開支至少要15年才可追上歐洲水平。他續稱,即使近年中藥認受性及使用率不斷提高,但西藥仍會主導,料未來中藥佔總藥物使用比例維持35%。
20年前,醫療保健公司經營模式幾乎完全一致,但隨着醫療技術發展一日千里,分工越來越仔細,Sjostrom看好藥物種類繁多的非專利醫藥(generic)及主力研發創新的生物科技(biotech)兩大類別,前者以生產成藥為主,入行門檻較低,多採用薄利多銷策略,後者則花多年時間研究專利藥,因藥物處方較複雜,故售價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