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這篇文章,手不沾墨水,桌上沒有稿紙,這是我第一次利用科技──「電腦」寫出來的文章。
在生活中,往往有某些事或某些話會寄存在你腦海的某個角落。記得十五年前我結婚那天,好朋友施南生在我耳邊仔細叮嚀:「要學用電腦,將來等有了孩子,才能跟他們有良好的溝通。」我點頭稱是。十五年後我對電腦還是一竅不通。
始終認為沒有電腦的那個年代,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比較接近。最恐懼的是,因為科技的進步,人與機器對多了,反而奪走了與人相處的那份親切感和溫馨感。我排斥電腦,不願意對着那冷冷硬硬的東西,更怕去按那個鍵盤,深怕那玩意兒被我一按就壞了。我以為它是世界上最難懂的東西。
在沒有走入電腦世界前,我像是在另一個星球的地球人。不懂得電腦文化,簡直就成了文盲,跟世界脫了節。女兒們一人一部電腦,對着它的時間比對着我多。缺少了與她們溝通的重要工具,感到有快要失去她們的危機。有次我要出門兩個星期,小女兒喃喃自語的說:「媽媽真希望你會……」「什麼?」她說的電腦術語,我根本聽不懂,內心一陣慚愧。現在回想起來,她說的大概是iChat(會用iChat,即使是相隔兩地,也能隨時看着對方說話,以慰思念之苦)。那天和施南生在又一城商場喝下午茶,我長嗟短嘆的談起我的危機。南生跟我講話向來是好聲好氣的,那天她好好的數落了我一頓,好像是恨鐵不成鋼的樣子。
我這塊生鐵給敲得噹噹響,回家後痛定思痛,下定決心衝破怕電腦的心理障礙,把手指伸到鍵盤上,像嬰兒開始學走路一樣,先學着插上插座,然後學開機。小祕書在旁耐心的指點,我一個鍵一個鍵的跟着她的指示,口裏重複着她的指令,進入眼前那個小小窗口。剎那間,彷彿被吸入無邊無際的宇宙,遊走於資訊浩瀚的領域。
第一封電郵是打給施南生,多謝她的數落。南生高興得連回了三封電郵,又給了幾個重要的網址囑我進去看,她說如果我能夠自己幫自己尋找到想要知道的知識以後,將會更容易掌握自己的生活。
以前見了電腦就躲的我,現在晚上哄孩子睡了以後,一個人對着三個「蘋果」:「蘋果MacBookPro」、「蘋果iPad」和「蘋果iPhone」,一個寫文章,一個查字典,一個跟朋友通簡訊,忙得不亦樂乎。
跟世界接上了軌,自我感覺非常良好,好像年輕了許多,我一邊按着鍵盤一邊在想,二十一世紀的我們所能夠企及的,對古時候的人來說,只有仙人才可以做得到。
二零一零年六月四日
林青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