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迎接新成員誕生,黃氏夫婦重整家庭理財計劃,希望兩年內置業,並為孩子儲備大學教育費,及儲蓄退休金。理財專家指出,要實踐三大目標,除現有基金及股票,需增加投資比例,並揀高增長市場,博高回報。
記者:甄嘉儀 攝影:李潤芳
樓市暢旺,黃氏夫婦早前將自住物業善價而沽,扣除雜費開支賺80萬元落袋。現以每月9000元租樓,打算兩年內再置業,樓價預算270萬元。
留16.8萬作應急錢
黃太表示,「雖然孩子尚未出生,但已計劃儲80萬元,足夠於本港升讀大學。屆時我倆快將退休,80萬元相信可應付4年學費,及孩子基本生活開支。」
此外,黃氏夫婦計劃在黃太55歲時,二人同時退休,每月有現值1萬元生活費。假設每年平均通脹率3.24%,投資回報率5%計算,退休時需556.3萬元才足夠30年生活費。
CFP認可財務策劃師歐陽駿指出,「黃氏夫婦現時每月收支平衡,並有1萬元盈餘,財政健康,不過孩子出生後,將增加每月約2000元使費。」建議從80萬元現金中,抽取16.8萬元,即半年家庭開支作應急錢,餘下63.2萬元現金投資增值。
每月盈餘作子女使費
此外,由於黃氏夫婦有意再置業,建議在退休前還清按揭貸款,減少退休後開支。隨着孩子長大,支出將會增加,建議將每月盈餘作為子女使費(表1)。
個案
讀者:黃太、黃先生
年齡:34歲、36歲
家庭狀況:孩子年底出生
職業:銷售員、物流文員
月入:共3.8萬元(已扣強積金)
每月支出:2.8萬元
資產:現金80萬元、股票市值約5萬元、基金現值約1萬元、強積金現值約36萬元
症狀:未訂立資產增值方向
目標:
1)2年後購買270萬元物業
2)準備80萬元教育基金
3)21年後夫婦同時退休,每月有現值1萬元生活費
加碼供基金 儲596萬退休
距置業目標尚有兩年,投資年期較短,歐陽駿建議利用現有資金,為資產增值,但提醒有價格波動風險。在扣除16.8萬元應急錢後,餘下63.2萬元現金,建議分別投資股票及基金,股票佔三成,即18.96萬元,基金為剩餘44.24萬元。股票宜選派息高及穩定的公用股或銀行股(表2),假設投資年回報6%,2年後可得21.3萬元。
投資基金方面,則分別投資中國、東協、巴西、環球債券及期貨管理基金,其中環球債券及中國基金佔比重可較大(圖1)。他解釋,市場睇好中國可持續高增長,而東協的經濟前景較歐美優勝,債券則減低風險,期貨管理基金與市場相關性低,可分散風險。若年回報9%,一筆過44.24萬元,2年後有52.6萬元,加上儲蓄及股票,共有89.5萬元(表3)。
高息外幣定存 分散風險
假設黃氏夫婦購買270萬元物業,三成首期81萬元,透過投資所得89.5萬元支付,剩下8.5萬元作置業雜費開支。如果向銀行貸款189萬元,分20年攤還,實際按息4厘,月供11453元,加上每月約2000元管理費及差餉,住屋開支每月約1.35萬元。
現時月供3500元基金,建議繼續供款,當孩子升讀大學時,抽取部份作教育費,假設基金平均年回報9%,19年後得209.7萬元,減去80萬元教育費,剩餘129.7萬元作退休金。由於屆時尚有2年便退休,可作銀行定存,若年回報0.01%,129.7萬元在2年後得130萬元(表4)。
此外,歐陽駿建議加碼2000元作月供基金,可選經濟增長強的新興市場,假設每年9%回報,21年後得148.6萬元。當儲蓄保險4年後期滿,可得20萬元,為分散投資風險,可作高息外幣定存,假設年回報4%,17年有39萬元。
計及儲蓄、股票、強積金及基金等,21年後共有596萬元,足夠應付退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