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地反應冷淡,加上南昌站上蓋項目流標,樓市氣氛難免要淡靜下來。政府壓抑樓價的決心,有目共睹,除了規管賣樓的招數,政府亦透過增加供應,紓緩過盛的需求。據資料顯示,即使南昌站項目流標,過去8個月,來自賣地、補地價及招標項目等的土地供應,可建單位約1.34萬個,多於香港一年的新樓需求。這也難怪賣地場上的發展商,競投地皮時態度保守審慎。
通脹料重臨 利樓價上升
正如筆者上月亦提到,地產商是聞到了「味」,樓市會在短時間有調整,所以「謀定而後動」。其實早於今年2月,財爺曾俊華在財政預算案已說明,政府會增加土地供應,壓抑樓價,相信本港樓市短期內會有一定幅度的調整。不過,未來3至5年,筆者仍看好樓市還會上升,尤其是豪宅市場更不需看淡。
首先,從歐美以至內地經濟現況看,各種各樣因素都可肯定,通脹將會重臨,這是有利樓價上升的因素。另一方面,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樓價上升是必然的,因國際金融中心的一個特點是可滙聚全球有錢人。
以香港為例,近年豪宅價格以幾何級數上升,相信與不少內地民企老闆將公司來港上市有關,透過上市擴大企業規模,當公司越做越大,老闆越住越豪,甚至投資物業,這是自然不過的事吧!以往例子包括阿里巴巴主席馬雲買下中半山BranksomeCrest頂層泳池屋單位,騰訊主席馬化騰購入石澳大浪灣道洋房等。
說到豪宅,最近看到一則報道,指有炒家認為豪宅價已過高,故放棄炒豪宅,轉戰中下價樓。筆者純粹揣測,當中是否有其他原因,例如會否與銀行收緊按揭,令炒樓成本增加有關?總的來說,筆者還是相信,本港樓市長遠仍可看好。
張一鳴
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