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鵬卸責鄧小平六四日記出版 頻為自己辯護

李鵬卸責鄧小平
六四日記出版 頻為自己辯護

一本據稱是1989年時任國務院總理李鵬的六四日記即將出版。李鵬在日記中頻頻為自己辯護,撇清責任,指當年軍隊入城及北京實施戒嚴都是中共中央軍委主席鄧小平的決定,並指有人用文化大革命的方式對他進行清算云云。該日記的出版社指,日記確有存在自相矛盾或與公開史料矛盾的地方,但經反覆驗證後認為它是出自李鵬之手。
中國組

由香港新世紀出版社出版,將在本月22日發行的《李鵬「六四」日記》,全稿約14.8萬字。日記中,李鵬以第一身講述1989年4月15日到6月24日發生的事件。他在日記中提到,六四時,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對如何處理民眾的示威有很大分歧,他自己相信「示威活動是要推翻中共政權」,但時任中共總書記趙紫陽則傾向採取溫和手段。當時鄧小平決定派軍隊進入北京處理示威,及實施戒嚴,除了趙,所有人都支持鄧的決定。
李鵬在日記中指,鄧小平當時已指示要有準備可能出現流血事件。他自己亦已作最壞打算,準備好犧牲自己及家人的性命,阻止示威失控,變成好像文化大革命一樣的悲劇。

89年5月19日,時任中共總書記趙紫陽在中共中央辦公廳主任溫家寶隨同下,到天安門廣場看望學生。 黑白圖片

有民眾在六四清場中,遭解放軍射殺。

稱不知學生跪下求見

現年81歲的李鵬因在六四事件中堅持要對學生採取強硬手段,與時任北京市長的陳希同均被視為「六四劊子手」。1989年5月19日晚,李宣佈從20日零時起,北京實施戒嚴,揭開了六四屠城的序幕。
對於外界二十多年來的種種指摘,李鵬在日記中均有自己的說法。例如1989年4月22日三名學生在人民大會堂外跪下求見一事,他在4月23日的日記中指,自己當時已離開了大會堂,回了中南海,官方人員不可能會說他答應會見學生的說話。但他在5月2日的日記中又指,自己沒出來見學生,是因為黨內分裂,意見不一致,他不知道自己該代表誰。
李鵬在日記還透露,在5月19日,鄧小平在家中召開會議時也曾直言「中央有兩個司令部」,表面上是李鵬和趙紫陽,實際上是他自己和趙紫陽。
六四時期,外界有指李鵬等人架空趙紫陽,是為了自己上位做總書記。李在日記中也多番提及趙。他表示,會見學生一事事關重大,應該由總書記趙會見,但學生卻指名要見他,他懷疑事件早有預謀,有人想把他推到第一線當靶子來打,這也是文革常用的將領導人鬥臭的手法。他又指,前總書記胡耀邦追悼會結束後,趙下午就去打高爾夫球,他懷疑趙對胡根本毫無感情。6月3日晚上,軍隊開始進入北京。日記指,中央在當日下午已召開緊急會議,認為軍隊與暴徒已經正面衝突,若不及時採取行動,第二天星期日將有更多人進入天安門廣場,清場會更困難。而當時內定接任總書記的江澤民已由上海到達北京,在警衞局大樓直接看到天安門的動態。

1989年4月下旬開始,北京學生、知識分子和市民在天安門廣場發起一場爭取民主自由的運動。

手無寸鐵的民眾對抗坦克鎮壓。

鮑樸指日記稿件真確

新世紀出版社創辦人、鮑彤之子鮑樸表示,今年初透過一名中間人取得據悉是李鵬日記簡體排版後的複印稿件,在〈前言〉後面有「李鵬2003年12月6日初稿」的字樣。經過約兩個月的驗證,他認為稿件真確,「我們對比了很多公開史料,這裏頭是不是有矛盾,有一些解釋不了的東西呢,確實有。但是我們找出的一些存疑,確實不能否認這些日記是真的」。新世紀去年曾出版趙紫陽的口述回憶錄《改革歷程》,轟動一時。

日記要點

‧1989年5月20日凌晨北京實施戒嚴和軍隊入城是鄧小平在同年5月17日拍板,當時軍委副主席楊尚昆也在場,只有趙紫陽反對決定。

‧鄧小平在5月19日指是次動亂出在黨內,中央有兩個司令部,名義上是李鵬和趙紫陽,實際上是鄧小平和趙紫陽。鄧提到戒嚴時指「如果我們提出絕對不用殺傷性武器,那是不行的」。

‧6月3日軍隊入城,當時內定接任總書記的江澤民已經到達北京,在警衞局大樓直接看到天安門的動態。

‧在4月23日的日記指,22日有學生在人民大會堂外求見,那時他已離開,根本不知此事。5月2日的日記卻指,不出來見學生,是因為認為應由趙紫陽去見學生。他認為事件有預謀,有人想用文革方式鬥臭他。

‧趙紫陽在胡耀邦追悼會結束後,下午去打高爾夫球,質疑趙對胡毫無感情。

‧文章引述當年北京衞生和公安等部門查證的結果,指暴亂中有313人死亡,其中42人是大學生、23人是部隊官兵,但是天安門廣場沒有1人死亡,沒有流過一滴血。

資料來源:《李鵬「六四」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