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價格大幅回落,即將公佈嘅通脹數據料未及反映,但有望減少市場對央行加息憂慮,大行已調整對息口看法,認為中美兩地今年都未具加息條件。大行寫報告都係跟勢做,馬後炮多過前瞻性,經濟情況有變當然轉吹淡風。歐美各國經濟數據同樣兒戲,歐洲各國採購經理指數話修訂就修訂,難道當初發佈嘅數據係老作?
內地經濟數據經常被美國話有水份,但起碼講嗰句就係嗰句,唔會彈弓手。講開水,近期已經大把人開始寫,有冇機會成熱炒焦點,還看發改委會否趁食品價格回落,把握機會調整資源價格。先有天然氣出廠價上調,然後係新疆終於改革資源稅,下一個加價領域相信非水莫屬。
國務院最近轉發發改委關於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工作意見通知,指出要穩步推進水價改革,包括有條件於地區實行居民用水階梯價格制度。簡而言之,就係發改委將推出「可加可減」穩定水價機制,改善水務企業虧損嘅局面。
粵投北控水務諗得過
目前供水公司收費冇得加,但成本就不斷上升,加上地方政府為吸引投資,好多時提供水費折扣,因此業界估計,去年底全國超過一半水務企業都要蝕錢。
中國水資源短缺,應有水嘅地方長期乾旱,南方卻出現水災。要鼓勵珍惜用水,加水費是最快最直接方法,5月初成都已加水價超過3成,預料陸續有地方獲准加費。水務股上周炒加費癲一輪過後,股價已回調不少,穩陣之選不妨留意現金流強勁嘅東江水粵海投資(270),除咗供水仲有物業投資、收費公路、酒店及百貨,現價只反映水務部份,但走唔甩綜合投資控股股價較落後嘅宿命,唯一重新體現價值嘅生機,將來自效法其他紅籌窗口股咁重組整合一下業務,又或者玩回歸A股。
「水份」較重則有北控水務(371),除咗北京,喺廣東、浙江、山東等省市擁有7座水廠同47座污水處理廠,仲以BOT形式投資,在建水廠有20座。
胡孟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