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惡菌入肝長大膿瘡

社區惡菌入肝長大膿瘡

【本報訊】社區感染抗藥性金黃葡萄球菌(CA-MRSA)一般引致皮膚出膿瘡,威爾斯親王醫院接獲本港首宗CA-MRSA引致肝膿瘡個案。患者一向健康良好,疑因感染CA-MRSA後,惡菌經血入侵肝臟,在肝臟造成一個約七厘米大的膿瘡,要用強力抗生素才能治癒。
出現肝膿瘡的25歲男子去年2月因發燒及冒汗入院治療。他入院前曾連續約兩個月用抗生素治療暗瘡及左大腿膿瘡。超聲波檢查顯示他右肝葉位置,有一個約七厘米大膿瘡,肝功能受影響。醫生為他引流膿瘡,引流出五毫升的膿液,從膿液中培植到社區感染抗藥性金黃葡萄球菌。
院方最初向病人處方效力非常強的萬古霉素治療,但患者仍有低燒及炎症指數高企,於是轉用另一種強效口服抗生素雷奈佐利,六周後康復出院。

顯示威脅越來越大

中文大學外科學系名譽臨床副教授李傑輝估計,患者感染CA-MRSA後,惡菌經血液入侵肝臟;當肝臟不能對付惡菌,便長出膿瘡。嚴重者可致血毒症及器官衰竭。這宗感染個案顯示惡菌威脅越來越大,醫生及市民不應濫用抗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