貸評山下:記林毅夫演講對談(二) - 黃元山

貸評山下:記林毅夫演講對談(二) - 黃元山

今期續談林毅夫,可能有助我們多了解中國政府對環球經濟的想法。
談過他對雙底衰退的憂慮(溫總前幾天才說過同樣的話),有趣的是,林毅夫很坦白的說,過去一年多經濟復蘇的力度比他想像中大(也比筆者想像中大)。這句說話可圈可點,因為他認為復蘇主要是靠:(1)再補充庫存;和(2)政府救市措施。

再救市力度料減

經濟復蘇的力度過大,在中國就引起了經濟過熱的問題,於是現在惟有再調控。換句話說,如果重新再做一次,當初中國政府救市的力度,未必會像之前那麼大。所以,經過今次的教訓,如果再有金融海嘯第二波或第三波,中國政府出手救市的力度可能會比之前相對較保守,投資者要留意。
我有點驚訝的是,林毅夫對印銀紙沒有太大批判,只提到對挽救金融機構的貢獻,未提到副作用,特別是迫使市場熱炒實物(房地產、貴金屬、食物等),要貨不要錢。印銀紙的結果就是太多鈔票而太少貨,於是,在實體經濟未完全站穩時,產能嚴重過剩,失業率高企,但同時間卻百物騰貴,使實體經濟腹背受敵,更難真正復蘇,這才正是實體經濟面臨最大的挑戰。
由於美國基本上可以無止境的印銀紙,所以我對於林毅夫的「全球經濟今/明年很有可能雙底」之說,抱懷疑態度。不過,美國繼續以印銀紙去防雙底,就算成功也未必是好事,只會令全球日後面對更大的問題。

猛印鈔埋「債彈」

面對全球產能過剩但需求不足,林毅夫認為政府擴大財政開支作為救市手段是必要的,可以帶動和創造需求,逐步吸收過剩的產能,最終達到供求平衡。他指出很多經濟學者,包括一些芝加哥大學的學者,未必同意這樣的理論,其中一個反駁是著名的Ricardo'sEquivalence:當市民知道政府現在增加開支,便會理性地預期將來會加稅,因此會增加儲蓄,減少消費,以應付未來的加稅。於是私人市場萎縮,抵銷政府增加開支對刺激經濟增長的作用。林毅夫以日本為例,說明Ricardo'sEquivalence的真實性:日本迷失20年,政府負債大增,私人信貸市場萎縮,GPD沒有實質增長。之前,我也討論過這個政府「CrowdingOut」私人市場的結果。
我認為過度借貸(ExcessiveBorrowing)是全球產能過剩的主要原因,而這些負債由私人市場慢慢轉移到政府身上,像炸彈一樣可能會隨時被引爆,所以我戲稱這個全球的債務危機為「債彈」。下周我會討論林毅夫對解決全球產能過剩的建議,可反映中國對如何拆這個世界性「債彈」的一些看法。
黃元山
中大全球政經碩士課程兼任講師
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