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港大研究發現,思覺失調青年病患者出現自殺念頭的機率,比正常人高一倍。專家建議要於患者病發初期介入治療,並要留意他們因環境轉變而令病情惡化,增加自殺風險。
家長要時刻警覺
香港大學醫學院精神醫學系於2005至2010年期間,以問卷訪問89名15至25歲的思覺失調患者,並訪問另外71名非患者作對照,發現超過25.8%患者曾有自殺經驗,正常人則只有4.2%;有41.6%患者於過去一星期曾有自殺念頭,正常人則有21.1%。調查亦發現,有自殺念頭的患者通常對自己患病的認知程度較高,對前景缺乏希望。
港大精神醫學系教授陳友凱表示,患者如對自己患病的認知程度高,會較難接受自己患病而感到絕望,所以出現自殺念頭的機率較高。如患者處於康復狀態,重新投入社會或學校,亦有機會因環境轉變而增加自殺機率。陳友凱提醒,要於患者發病初期介入治療,教師、社工、家長亦要時刻警覺,識別患者是否有自殺念頭。
思覺失調是一種複雜的精神不正常狀態,患者會出現幻覺和妄想症狀。外國數據顯示,全球有約2%人患有思覺失調,當中有四成是15至25歲青少年;香港每年有約700宗新發病個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