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聲潮語去又來 - 林夕

潮聲潮語去又來 - 林夕

政府心戰室文膽採用了「起錨」兩個字來推銷政改方案,一如既往,民望低落的政府推銷疑似贗品的貨色,文宣寫到會飛,都會惹來非議,不是考據派引經據典的撥亂反正,就是惡搞式的嘲諷發洩。到最後,用字用得恰當與否已無關宏旨。
我只想到,據記憶所及,「起錨」大概在八十年代流行過,流行過,即過時。政改方案向「前」行,要爭取認同的主要對象,按理應是年輕一代,為甚麼會用上這過氣的潮語呢?上次特首為追潮流用了「升呢」,何以不潮下去以示與時並進,跟新生代同呼吸?為甚麼又不怎麼看到有人嘲笑用這麼老氣的字眼?
可能是這樣的,新生代聽見你用他們聽過用過但已棄之不用的字眼,才會覺得你在扮潮而露了底;用他們沒聽過的過氣慣用語,反而嗅不出那老氣。潮聲潮語去又來,有些用詞雖然被時代遺棄了,原來也會在塵封中重新活化。
古老到某個程度,再沒有多少人用了,就能重生。例如「心田」,上溯文言時代好歹用了上千年,直到我這一代,從民國期的新詩到七十年代的流行歌詞,一畝畝「心田」給用到又爛又濫。於是過去有好一大段日子,覺得「心窗」「心扉」「心田」都文藝腔到不能,過時做作,認為還用心田二字,即難逃老氣。可是,事隔多年,久不見「心田」,抹去了時代氣息帶來的偏見,才重新想起為甚麼要用一塊田來形容我們的心,箇中大有學問道理;既然不輕易找到別的更新版替代,新一代也沒怎麼見過「心田」,這兩個字大有重新起錨的潛質。

逢星期四至五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