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四過去二十一年,除了歷史血痂,還留下了甚麼刻痕?中國現係唯一的專制大國,更是貪腐大國,中國貧富不均的基尼系數已超越零點五,僅有二十七國的貧富差距甚於中國,除了菲律賓、馬來西亞,其餘都在南美和非洲。
所有大國當中,基尼系數超過零分之四的國際警戒線的第一是中國,第二是美國;中國百分之一的人掌握百分之四十一的財富;美國百分之五的人掌握百分之六十的財富;所不同者,美國是能者致富居多,中國富豪百分之九十多都是官家權門背景;按照聯合國每天一美元的貧窮線標準,中國有一億二千萬貧困人口;而按美國劃分標準,窮人收入要比聯合國的貧窮線高出三十倍。
問題還不止於此,美國貧富差距大,社會公平卻比中國好得多,美國百分之一的最高收入者,交納了聯邦個人收入稅總額的百分之四十;而富豪加上中產階級則繳納了全美百分之八十六的個人所得稅。反觀中國佔人口百分之二十的富豪加中產階級,他們繳納個人所得稅還不到全國同項稅賦的百分之十。這些數字枯燥而又冷酷,溫家寶說:「社會公平正義比太陽更有光輝。」在中國卻是天狗吃日!
如今非但官二代、富二代在祖蔭之下羽翼已豐,後六四一代也長成了。記得以往六四忌日,國內網民多有曲折的紀念,就連愛國憤青在這個日子也趨於沉默。然而二十一年畢竟時光非短,當局不懈的記憶清洗造就了千千萬萬對六四全無認知的新生代,他們在京奧年圍堵家樂福,上網敬獻「愛國紅心」;在建政甲子大壽向天安門載歌載舞,山呼萬歲;到了世博年,這些家樂福的仇敵卻化身為無數粉絲,擠爆了法國館的玻璃門。由中國政府出資全額贊助的非洲館門可羅雀,而率先開館的意大利、英國、日本、澳洲館人山人海,稍遲開張的美國和韓國館人潮亦如驚濤拍岸。這一代被「真理部」蕩滌了血與火的六四記憶,近兩年六四忌日,國內媒體都斷不了出點狀況,其中大部份都是出於新生代對歷史的無知,而非刻意的紀念。
只有香港任憑風吹雨打而薪盡火傳,從早期譚惠珠的「解開六四心結」說,到董建華的「放低六四包袱」說,再到馬力的「坦克碌豬」說,曾幾何時,他們均先後謝幕,人面不知何處去,但六四民族記憶的傳承,從未中斷過。
後六四光陰荏苒,幾許風雨。香港的法治精神與新聞自由均呈風化剝蝕,官商投桃報李,民主滯後,普選無期,原先在自由經濟下創業的「富一代」,已熱衷於走偏門大筆撈錢,這偏門就是北邊的權貴朱門。而香港的「富二代」更巧取豪奪,社會公平正義日益萎縮。於是六四第二代站出來了,當年槍炮坦克下死不瞑目的青年,他們的英靈附體於今日的新生代,火炬不熄,浩氣長存!
孔捷生
逢周一、四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