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昨日反覆上落,缺乏方向,恒指全日波幅284點,升過160點,也跌過124點,結果收報19471,跌25點,成交稍增至552億元,仍是偏靜。短期後市仍會受歐元走勢和美國經濟數據左右,尤其是明晚公佈的就業數據。
中國中冶(1618)去年9月上市,H股招股價6.35元,一掛牌就「破發」,從未浮上水面,輾轉跌至近期低位3.30元,竟較招股價跌去48%。中冶並非泛泛之輩,是央企一員,而且屬於績優股,如此跌幅並不合理,是趁低吸納的好對象。
往績PE僅10倍
中冶去年賺44.65億元(人民幣.下同),增長近42%,較招股書預測的40.6億元高出接近1成,每股盈利0.3元,折約0.346港元,現價3.51元,往績PE僅10.1倍。
今年首季,中冶業績依然不俗,賺11億元,同比增升24%,每股盈利為0.06元。保守估計中冶全年盈利增長2成至54億元,每股盈利因股數增加降至0.28元(0.32港元),減6.6%,預期PE亦不過10.9倍。
集團主要從事工程承包、裝備製造和資源開發,亦是內地16家可以繼續經營房地產業務的央企之一。中冶之所以估值偏低,相信是因為集團的工程承包業務以冶金工程為主,內地主要鋼企均是其客戶,而鋼鐵行業產能過剩,對中冶會有一定的影響。此外,集團的房地產業務發展迅速,去年分部營業額大升1.25倍至94.38億元,而新開發項目共44個,總建築面積1816.4萬平方米,土地儲備面積則按年大增57.1%至280.9萬平方米,但遇上中央打壓樓價,投資者難免有所顧忌。
力拓海外市場
不過,中冶管理層卻顯得滿有信心,指工程承包及房地產開發正是集團今年的利潤增長點。工程承包在內地雖然放緩增長,但集團副總裁黃丹表示,中冶正大力拓展海外市場,當中冶金業務首選南美,取其礦產資源豐富,而鋼鐵業務則傾向往印度及東南亞地區發展。
至於房地產業務,中央的壓抑措施反而為中冶帶來擴展機會,管理層表明有意併購其他央企的房地產業務。此外,中央在打壓樓價的同時,亦大舉興建保障性住房,中冶的房地產業務本來就是發展保障住房為主,這方面反而可以得益。
大摩早前發表報告,推介多隻超賣股,中冶是其中之一,目標價睇5.90元,以現價計,潛在升幅達68%,十分吸引,但相信要中線持有才可以達到。
買賣策略:可於3.55元或以下買入,短線博反彈目標為降軌阻力3.95元,跌破3.30元止蝕。
邱古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