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年過去,中國有更多貪污更多不公義,香港又有強搶民(主)女(神像),民主何止原地踏步?簡直退步!但,不代表真理已經拋錨,今天,年輕人看八九民運,更應從本土出發,不只質問「六四事件」,更代表一場未完成的運動,傳承21年前天安門廣場上的吶喊,為香港社會發聲。起錨吧!
記者:梁佩芬
攝影:陳盛臣
民運變本土運動
14歲投身支聯會青年組的周澄,一直覺得香港人無理由不清楚八九民運是怎麼一回事:「民運是未完成的,當年學生反貪腐、反社會不公義,今日仍然發生,更嚴重至打壓維權人士。不要被『大國堀起』之言蒙騙,內裏有更多問題未解決,年輕人可以做得更多!」21年前的民運植根香港,去年20周年年輕人組成「80後六四文化祭」,覺得追求民主自由是好激情好青春好潮,能以不同模式來表達,加深同輩人的認知。今年,未到六四,80後已被邀到不同座談會,其一是時事評論員陳景輝:「自天星皇后後,本土行動已不只保衞建築物,八九年的兩次百萬人遊行都非常重要,需要研究之餘亦要重新出發。」當我們徘徊在回憶與遺忘之間,可知王家衞早在1992《東邪西毒》說過:「越要忘記,越記得清楚。」
後華叔時代六四展
其實我討厭「六四」一詞,好像着眼點只放在屠殺那晚,要悼念被殺的人,更重要是傳承尚未成功的民主運動。去年20周年,「80後六四文化祭」用粉紅色和湖水藍代表生命力,代表民運之路仍然繼續。今天,成員之一李俊峰和藝術策展人羅文樂在油麻地活化廳舉辦「六十四件事」展覽,透過不同年代的藝術家作見證,才是真正的薪火相傳。另一策展人,22歲的鍾惠恩明言若沒做展覽,根本不認識何謂民運:「學校沒教,父母不講,要有心去找,才會呈現眼前。」羅文樂坦言因去年是六四20周年,配上陳一諤、呂智偉和曾蔭權等有價值的Soundbite,燭光晚會才有15萬人參與:「究竟民運在我們心中有多大份量,我覺得今天才見真章!現在進入『後華叔』時代,不只靠遊行集會讓人反思和延續民運精神。」因此,他們的展覽是跨越六四的活動,除有藝術品也播放電影、民主女神工作坊和首次舉辦的「來往廣場的單車」遊行,於六月四日下午從油麻地出發,先往文化中心向法國藝術家凱薩紀念民運而製成的《自由戰士》雕塑獻花,再乘船往灣仔入維園燭光晚會。李俊峰:「當年,北京市民自發單車遊行,廣場上的單車傳遞訊息,六四那夜亦是運載傷者的交通工具。明天路線已經測試,更有警車開路。」若有單車者,可於今天內報名參加。
64人上演舞台劇
因着去年的聲勢,激發了不少八、九十後重新審視這段被教科書完全掩蓋的歷史,他們組成「這一代六四」,用街頭行為藝術方式來說出八九民運。發起人盧樂謙主張透過身體語言與路人接觸:「我們塗了黃色,代表黃種人、和平和希望,參與者用自己的方式表達歷史,我負責提供工具,這一代最需要是獨立思考。」去年,有人坐在銅鑼灣東角路上看書、蒙面、看電視、用身體擋坦克車,他最開心看到年輕路人發問:「有些媽媽即場說出民運的來龍去脈,她的女兒少不更事,但印象會烙入腦,有朝一日會追尋真相。」
「六四不止是六月四日那一晚,不要以為錯過了燭光晚會,就代表完結,一年還有364天!」周澄說得對,明晚之後仍有未完的運動。李淑霞,22歲,社工,參加了《喂!趕住投胎呀?!》六四舞台劇:「我對民運一無所知,就算上網看、到圖書館找資料只是接收,不如來一次與歷史的親密接觸。」舞台劇於去年首辦,描述六月四日在天安門被殺死的一群人,因陽間沒發死亡證,亡魂不知自己是生或是死。《城市論壇》主持人謝志峰覺得台詞直接拷問歷史,舞台劇監製楊子寧則開心不少去年的觀眾變成今年的演員:「看罷會反省,自己對此段歷史有多少認識呢?就算我,都可能很片面。」他們希望能集64人演出,現在欠20人,有興趣者可參加。
六十四件事
忘了六四
六十四件事
日期:即日起至6月20日,星期二至日1:00pm-8:00pm
地址:油麻地上海街404號活化廳
查詢:34856499或 http://www.64incidents.blogspot.com
活動:
4/6 5:00pm-8:00pm「來往廣場的單車」
5/6 3:00pm-5:00pm「行為藝術演出」
6/6 1:00pm-7:00pm《上訪》紀錄片
12/6 6:00pm-8:00pm「教育與犯禁座談」/
「他倒下,還有更多王維林」
《喂!趕住投胎呀?!》
票價:毋忘歷史者,免費進場
日期:6月25及26日8:00pm
地點:香港兆基創意書院多媒體劇場
查詢:96011483
「這一代的六四」
日期:6月3日 8:00pm-10:00pm
地點:銅鑼灣東角道行人專用區
查詢:64755355
「從六四到七一」
日期:即日至7月3日
地點:石硤尾白田街30號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L7-12A
查詢:289184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