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要一個「主權在民」的首相

日本要一個「主權在民」的首相

鳩山難逃「短命」首相命運,是日本四年來第四位首相。首相換馬換得如此頻密,一個問題是,究竟日本要怎樣的一個首相?
專門研究日本政治的學者認為,下任日揆想做久一點、「長命」點,在經濟上要將日本帶出不景氣。台灣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研究員兼第二研究所所長蔡增家就說,日本四年換四位首相,各人因不同原因下台,但有一個共通點,就是「個性軟弱、欠缺魄力」。
日本經濟沉疴不起20年,現時國債高築,此時此刻,日本理所當然最需要一個強勢而非「個性軟弱、欠缺魄力」的首相。這軟弱的政治體制就只會生出非強勢領袖。
日本政治體制是怎樣的?從1955年至1993年近40年間,自民黨一黨獨大,政策推行較順暢,首相生涯因而較平穩,任期也較長。問題是,一黨獨大漸現腐化,自民黨長期執政,開始脫離民眾,只顧派閥鬥爭,甚至金權政治,出現貪污醜聞。
至1993年,小澤一郎在自民黨內「政變」,扳倒時任首相的宮澤喜一,斷了自民黨長期執政命脈。打破自民黨政權壟斷,是日本政壇一次大變天。後來自民黨再度執政,至去年民主黨成為最大黨上台,又是一次政壇大變天。但問題依然,台灣東海大學政治系助理教授陳建仁指出,日本首相往往是黨內派系妥協結果,自民黨如是,民主黨也如是,結果欠缺民意認受性。

須帶日本走出經濟不景

在今天,日本要的就是強勢首相。數近年執政最久的首相是誰?小泉純一郎是也。他上台五年多,凌駕派系之上,有魅力,有民間支持,他下台後仍有要他復出的呼聲。陳建仁就指,日本要擺脫首相「短命」的命運,就必須有民意基礎,然後帶國家走出經濟不景。
但在日本的政治體制下,這樣的首相很難找。一齣由木村拓哉主演的日劇《Change》的大結局,收視率高收274%,據說是那一季日劇單集的最高收視。在這一集,木村有22分鐘獨白,說出了日本人的心裏話和訴求,其中最精辟的一句,就是「主權在民」。強勢不短命的日揆,就在這句話裏。
本報記者

鳩山由紀夫這件格子衫被狠批是「時裝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