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5月製造業放緩李克強:擴大內需有逼切需要

中國5月製造業放緩
李克強:擴大內需有逼切需要

【本報訊】歐洲主權債務危機拖累全球經濟增長,連一路高歌猛進的中國也未能倖免。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在連續上升兩個月後,5月回落至53.9;分項指數中,僅產成品庫存指數上升3.6個百分點,其他指數全告下跌。同日公佈的滙豐中國PMI為52.7,創11個月來新低。 記者︰尹燕麗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警告退市為時尚早,中國料不再密集式推出緊縮措施,部份甚至會延後出台。同時,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重提要把擴大消費需求,作為擴大內需的主要着力點,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對鞏固當前經濟回升向好勢頭有逼切需要,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關鍵,是在「加快」兩字下工夫、見實效。
雖然PMI連續15個月位於50以上(反映製造業擴張),但增長動力明顯放緩。歐洲主權債務危機令中國出口受挫,5月新出口定單指數較4月下降0.7個百分點,而新定單指數下降幅度更甚於出口,跌幅達4.5個百分點,顯示內需走弱。此外,購進價格指數明顯下降13.7個百分點,至7個月來新低,顯示通脹壓力有所緩解。

智囊料增長稍降溫

在內外需走軟、通脹稍緩下,經濟學家紛預測中國下半年GDP增速將放緩,而對中央進一步收緊政策的預測亦推遲。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張立群表示,中國經濟增長開始由持續回升轉為穩定,預計未來經濟仍保持較快增長,但增長水平略有下降。
滙豐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師屈宏斌表示,PMI回落顯示中央收緊政策有成效,經濟過熱的擔憂有所緩解,加上歐債危機影響出口,人民銀行或延遲至第三季加息,以控制通脹預期,未來數月則將通過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及控制信貸,來收緊流動性。

滙豐估下季始加息

溫家寶前日警告,全球經濟存在雙底衰退的可能,各國考慮退出各自的刺激政策還為時過早。不過,屈宏斌指出,中國經濟不會出現雙底衰退,現有的大規模基礎設施投資及富有彈性的私人消費,將支持今年下半年穩健的經濟增長。
摩根士丹利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王慶指出,除歐債及樓市調控因素外,PMI也受季節性因素影響。以2005至08年計,5月指數較4月分別回落3.8、3.3、2.9及5.9個百分點。此外,購進價格指數大幅下降,顯示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PPI)將在5月達高峯,中央繼續密集推出收緊措施的可能性降低。
此前,中金、渣打、蘇格蘭皇家銀行等大行,已先後收回其對中國的加息預期,認為今年基準利率將維持不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