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風景線:馬英九就職兩年成績單 - 卜大中

台灣風景線:馬英九就職兩年成績單 - 卜大中

五月二十日馬總統就職滿兩周年。這兩年有如兩百年那麼長,在歷經金融風暴、減薪失業、大審阿扁、與中國的辛苦周旋,台灣人嚐盡酸甜苦辣,度日如年。
如何評斷馬這兩年的成績?必須先設置民主國家總統的責任和風格,然後再逐項檢討。民主總統的責任部份應該有:對核心價值的捍衞與發展、國家安全、經濟表現和團隊效能。風格方面包括領導力和個人的人格品德兩項。首先檢討馬對台灣核心價值─民主與人權的態度。根據美國「自由之家」公佈的民主最重要的條件─言論與新聞自由的評比,台灣新聞自由連續兩年衰退,從前年的亞洲第一、全球第三十二,去年跌到亞洲第二,全球第四十三;今年更淪為亞洲第八,全球第四十七,王小二過年,一年不如一年。由獨立新聞從業者設立的「無國界記者協會」公佈的報告指出,台灣去年在一百七十五個國家或地區中,由前年的第三十六名,倒退至去年的五十九名,今年還沒公佈,應該只退不進。原因是政府機關設立許多對媒體限制的法規以及反人權與環保的行動。在這個項目上,馬當局只得三十分!
國家安全部份還言之過早。但眼下兩岸關係緩解,是不爭的事實。經濟表現大有起色,也強化了簽訂ECFA的正當性。所以馬的國安和經濟學得到七十五分。至於團隊效能問題很多,例如八八水災的救災無能等,都重創馬團隊的形象。團隊能力分數只有五十分。個人風格的領導力部份,如果包括說服國會與民眾的能力,由於多次失敗、也廣受詬病為欠缺魄力,原應不合格,所幸與蔡英文的辯論獲勝,民眾願接受ECFA的人數增多而扳回一城,可有六十分。至於個人品格部份目前為止尚無大錯,為政清廉,可以評至八十分。總的來說,馬在民主價值上失分太多,但由於價值觀太重要,加減之後仍只得六十分,勉強合格。

民主價值得分最差。馬總統和他同質性很高的幕僚、閣員、顧問、朋友們其實都不是民主的「真信徒」。他們相信「開明專制」,一種蔣經國時代的台灣、以及現在新加坡和中國的政體。這說明了為甚麼馬上任以來,民主不但沒有深化,反而淺化了。
馬個人崇尚儒家,所以對民主的興趣不大。與其說他信仰民主,不如說他在忍耐民主、將就民主。他無法反對民主的理由,是他的總統職位就直接來自民主。否認民主就是否認自己做為總統的正當性。馬的年紀剛好遇上台灣的民主轉型期,許多大大小小的轉折都可以顯露出他「真正的顏色」。從那段歷史來看,馬反對民主改革的保守性格是非常清楚的。國會全面改選的爭議激烈化的時刻,馬反對全面改選。蔣經國解除戒嚴的當時,馬不敢違逆蔣,但也沒有公開支持。後來開放報禁,馬也不以為然。總統直接民選的議題浮上台面後,馬明白表示反對,主張還是由國大代表間接選舉總統。還好那時李登輝總統力排國民黨內的眾議,推動廢國大直選總統,否則若至今還是國大代表選總統,以馬和國民黨大老派的惡劣關係,絕對當不上總統。所以當年反直選的馬,佔的是直選的便宜。
台灣民主是我們的生活方式,因此每一任總統都有責任與義務深化民主,完善民主。可嘆的是馬總統執政以來出現多次反民主事件,結果讓國際民主自由的評等每下愈況。

卜大中
台灣《蘋果日報》總主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