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針:溫總與克魯明的忠告 - 盧峯

探針:溫總與克魯明的忠告 - 盧峯

中國總理溫家寶跟美國經濟學者克魯明(PaulKrugman)有甚麼相同見解。當然不是人民幣升值的問題。對溫家寶及中國政府來說,人民幣幣值合理,即使需要調整滙率也只能是輕微的調整,不可能大幅升值,更不會因為美國的要求而升值。可對克魯明來說,人民幣幣值過低是美國資產泡沫的元凶,是妨礙全球經濟復蘇的攔路虎。他大力鼓吹美國政府採取強硬措施逼人民幣升值。
儘管兩人在人民幣滙價問題上的看法南轅北轍,溫家寶及克魯明對當前全球經濟風險的看法卻很相近。前天,溫家寶在日本訪問時重申經濟出現雙底衰退的機會不小,現在還不是退市或放棄刺激經濟政策的時候。後者同一天在《紐約時報》撰文,狠批經合組織(OECD)及其他國際智囊機構只懂跟着金融市場走,只懂盲目要求政府盡快關水喉抗通脹,忘記重病初癒的全球經濟弱不禁風,需要繼續「進補」才能恢復元氣。
撇開兩人不同的意識形態背景及經驗,他們的擔憂其實不無道理,特別是當歐元區國家為了應付市場狙擊而開始採取緊縮政策時,全球經濟再次衰退的風險實在不容低估。自從炒家大肆開始炒作歐洲債務危機後,歐盟各國以至其他國家債務突然成為炒賣焦點,多國政府特別是歐元區各國政府為了討好市場,為了避免進一步狙擊,紛紛開始推動緊縮政策、滅赤政策,務求在短期內把財赤降至一個較低的水平。由於全球一體化,當歐盟這個龐大經濟體開始滅赤及緊縮時,其他主要經濟體的政府為免出現債務危機,為免成為狙擊對象,自然免不了仿效類似的做法,或至少不敢再以特殊財政、貨幣政策刺激經濟。
可是,現時全球經濟不過剛剛脫離困境,距離穩步回升還有一段距離。就以最大經濟體美國為例,經濟數據仍然時好時壞,消費開支停滯不前,失業人數仍在四百萬以上,新職位的增長也不回復合理水平。其他各國如日本、德國、英國、法國同樣舉步維艱,增長乏力,隨時有機會再陷入衰退。要是歐元區的滅赤熱潮升溫,美國奧巴馬政府勢必被迫提早處理財赤問題,削減開支,削減社會服務。這樣下來,增長的勢頭便可能逆轉,消費者信心將會更脆弱,令市場總體需求再次下跌。
其實,全球發達經濟體包括美國、歐盟、日本仍有大量勞動力、設備、投資被閒置。美國的失業率就在百分之十左右徘徊,歐盟各國的失業率更在百分之十以上。即使繼續刺激經濟,通脹壓力仍非常有限,薪酬明顯回升的可能性極低。在這樣的情況下,各國根本不需為了擔憂通脹重臨而提早滅赤。
更重要的是,經濟回復強勁增長是滅赤的不二法門。九十年代美國能逐步扭虧為盈,到二千年成功滅赤,關鍵不是克林頓政府大力控制開支,而是持續及有力的經濟增長。幾年前香港能成功克服結構性財赤,關鍵也在於經濟及地產復蘇,令政府收入高速增長。這一回歐元區國家反其道而行,在經濟衰退時着手滅赤;整個地區經濟將萎縮的更厲害,政府收入進一步下降;即使再勒緊褲頭也沒有甚麼用,反而出現「越窮越見鬼」的惡性循環,令財赤不跌反升。
若歐元區真的想滅赤,它們該聽聽溫家寶及克魯明的意見,先讓經濟上軌道再談退市及滅赤。

盧峯
逢周三、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