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滿船質疑與不滿,怎麼起錨! - 盧峯

蘋論:滿船質疑與不滿,怎麼起錨! - 盧峯

從集體出巡派傳單到個別落區落學校跟市民學生對話,大力宣傳政改方案的政府高官碰到的大部份都是質疑批評的聲音。以昨天為例,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先生到中學與學生及老師就政改對話,有老師批評政府的政改方案不是「起錨」,而是「超錯」;有學生擔心中聯辦介入政改討論將會削弱特區政府的管治,又質疑香港的管治中心是在西環而不是中環。當曾俊華以旅行比喻政改,認為不應因為目的地有分歧而取消旅行留在原地時,師生的反應是目的地有危險的話自然該留在家中不出門。
這樣的針鋒相對場面不是因為老師、學生、市民要為難政府官員,也不是因為公眾偏執己見,不願溝通。老師、學生、市民對政府的政改方案提出種種質疑與批評是因為方案根本沒有處理政制發展的核心問題,是因為方案沒有回應市民的民主訴求,是因為方案沒有交代如何按《基本法》的要求向普選的目標邁進。
正如我們一再強調,在確定了普選時間表後,剩下來最重要的問題是二○一七年及二○二○年的普選是否真普選,是否國際共認的普選。要回答這個問題,特區政府及中央政府需要向市民說清楚功能組別的存廢,需要向市民說清楚象徵政治特權的功能組別會否在二○二○年壽終正寢。假若中央政府及特區政府計劃以「借屍還魂」的方式在二○二○年後繼續保留功能組別,所謂雙普選只能是個贗品,市民是不肯收貨的。只可惜特區政府提出的二○一二年政改方案在這方面交了白卷,完全沒有交代是否廢除功能組別,中央政府官員及曾特首甚至連作補充說明及承諾也沒有,只是一味強調先解決二○一二的政制方案。這種閃縮迴避的態度令市民擔心,到二○二○年立法會仍有相當數目的功能組別議席,仍未能真正落實全面民主化。

其實,《基本法》從討論、草擬到具體條文都表明立法會全面普選意味所有議席由市民以一人一票產生,功能組別是不可能留下來的。偏偏特區政府的政改方案連這樣簡單明白的道理都不肯說明,官員反而一再說功能組別的存廢未有共識,要再討論。這種混淆視聽的說法與解釋怎不令市民質疑政府落實雙普選的誠意呢?
更何況二○一二年是向雙普選過渡的重要時刻。在這個時候市民及政團需要的不僅是一個方案,而是一幅明確的路線圖,讓他們知道如何作好準備。偏偏特區政府只懂叫市民上車,只懂叫市民起錨,卻不肯清楚向市民說明中途有甚麼站,會經過甚麼地方,會遇到甚麼障礙。像這樣方向不明,看不到前景的方案,怎能指望市民接受呢?怎能不惹來批評與質疑呢?
政制原地踏步當然不是好事,對政改提出批評的老師、學生、市民也希望香港政制能向前發展。問題是政府拿出來的方案本身問題多多,既未回應市民的民主訴求,也沒有清晰的方向與路線。即使官員再落力促銷也不可能說服市民支持方案的!
周一至周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