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認為,今次公投,成也社民連,敗也社民連。
對於這個觀點,社民連主席陶君行拿出一部計數機,算給記者看,「全港330萬選民,上屆投票率45%,即150萬選民投票,泛民同建制派得票大概係六、四之比,泛民約86萬票。港大今年1月民調顯示,三分二自稱民主派支持者話會投票。即係話,5.16佢哋其實出晒嚟。」
堅持原則 手段可以靈活
陶君行想說的,是自中央下令冷處理,建制派保皇黨齊杯葛,公投17.1%的投票率絕非他們意料之外。投票前夕,他仍打出100萬人投票的目標,是作為口號,「好聽啲」。
但他承認,確有部份選民因為社民連,對投票猶豫甚至不投票。公投之後,社民連不是沒有反思,「我外母幫我向啲中年婦女拉票,佢有句總結,話『好心你哋啦,有時講吓道理,唔使咁樣鬧人。』」陶君行的外母,總結得很有力。
5.16之後,社民連舉行了一次近80人參加的反思會,談到「形象、定位問題」,「我哋啲人太剛性,咁可以不斷鞏固自己嘅支持者。但香港咁保守,過去都係咁平和嘅社會,好難將稍為保守啲、溫和啲、自認為理性嘅人拉埋你身邊。」陶君行反省之後的結論,是「原則要堅持,手段係咪可以靈活啲?」
公投醞釀初期,社民連向民主黨「叫陣」,是導致部份民主派支持者不支持公投的其中一個主因。陶君行解釋,當時提出「何俊仁站出來,民主黨預埋你」,是因為公投沒有民主黨參與是一個缺失,「佢嘅缺席對民主運動發展有好深遠影響」。
公投過後,陶君行承認有值得檢討之處:「道理喺自己度,唔需要咁大聲去指罵人哋,譬如追女仔,都要溫柔啲,吓佢,特別對一啲猶豫嘅人,咁樣未必游說到佢企喺你陣營。」社民連有自己的「市場定位」,但遇到公投、區議會選舉等要取得「簡單多數」支持才能勝出的戰役,「呢種方法會出事」。
明年區選 擬包裝成公投
論成敗,他認為公投「唔可以話好成功,達唔到百萬人撐公投嘅效果,但起碼畀香港人一次機會,和平理性表達意見。」他更否認是失敗,「若果敗,就唔會有余曾辯,亦唔會有民主黨、普選聯同中央政府面對面嘅溝通。有50萬人無懼壓力出來投票,先有呢啲成果。」
很多人說社民連是公投大贏家,一開始就「有賺冇賠」,下屆選舉定有進賬。陶君行估計,公投運動前,社民連約有700至800黨員,現在約有近1,000人,「增長同08年選舉後差不多。」但他強調,這些是「unintendedconsequences(意想不到的效果)」。「喺香港參與政治有太多政治計算往往得不償失,民主黨就係呢個問題。」
明年區議會選舉,陶君行正構思是否可以包裝成另一次公投,「泛民冇人出選嘅選區我哋就攝位,搵啲年輕人參選,到時民主黨冇得走,再講起義,民建聯又唔同我哋對決呀?」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