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助置業諮詢文件公佈 內容偏頗

資助置業諮詢文件公佈 內容偏頗

【本報訊】運輸及房屋局公佈資助市民置業的公眾諮詢文件,但無提出任何具體方案,只列出背景資料及大量房屋數據,重複要求各界就為何資助市民自置居所、哪些人士需要協助及如何協助三個問題表態。當局未來三個多月會透過公開及網上論壇等方式,收集不同持份者意見,提交行政長官考慮。有立法會議員批評文件只強調居屋負面影響,內容偏頗且有既定立場,目的似要令市民相信不該復建居屋。

未提居屋有何好處

房屋委員會昨晨舉行三小時集思會,討論政府提出的資助置業諮詢框架文件。文件羅列居屋及以往首置計劃、自置貸款計劃和置業貸款計劃的歷史背景資料,並列舉一些公私營房屋分佈數字。
文件又引述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鄭汝樺早前在報章發表的文章內容,其中她指有評論認為,居屋不能遏抑當前的樓價,主流意見均認為要解決問題,必須增加房屋供應,才能確保樓市健康平穩發展。
鄭汝樺在集思會後表示,文件是將以往幫助市民置業的工具「攤出嚟畀大家睇」,不少委員提出要針對性幫助某一批市民,對象應是甚麼人,如何幫助才公道等問題,她希望公眾可就此發表意見。
有參與集思會的立法會議員李華明認為,諮詢文件不中立、不公正,「成份嘢如果你係一張白紙,睇完後你一定會話畀政府聽,唔應該再起居屋」,因為文件完全冇提及居屋有何好處,在社會上發揮的功能,「居屋令幾多人經綠表攞返公屋單位出嚟,畀有需要嘅人呢?呢啲數字完全冇提。」他指民主黨的調查顯示,82.2%市民贊成復建小量居屋,約3,000至5,000個,可見復建居屋熱切訴求。

諮詢期至9月17日

鄭汝樺強調諮詢文件冇側重任何一方,「我哋冇前設,願考慮任何方案」。政府由現在至9月17日透過公眾諮詢會、學者及專業團體的研討會、網上論壇等收集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