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途有路:歐元不會解體 重組刻不容緩

窮途有路:歐元不會解體 重組刻不容緩

歐元區債務問題演變至今,已不再是經濟而是政治問題。德法兩大歐元區國家都已表明力挺歐元的決心,幾可肯定的是歐元末日絕不會到臨。不過,現時市場對歐洲的恐慌仍未消除,歐元短期內將有機會跌穿1.2美元水平。長遠而言,由於各成員國厲行削赤計劃,歐元將可擺脫弱勢貨幣命運,繼續成為各央行主要外滙儲備之一,然而,前提是歐元區必須重組,這包括更改現時的《馬城條約》,以及讓部份國家退出歐元區。
現時市場對歐元命運的討論,也就是對歐洲未來的討論。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費爾德斯坦及歐洲政策中心主任格羅(DanielGros)均認為,歐元區在未來10年都不會解體,但在現時16個成員國中,至少要有一至兩個國家退出,才能令歐元起死回生,而情況最差的希臘最有可能被踢走。

部份成員國須踢走

為了得到歐盟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財政支援,希臘承諾在未來四年,透過減少政府開支及加稅,將財赤佔本地生產總值(GDP)由現時的14%大幅減至4%,緊縮開支加上社會動盪,勢必令GDP一沉不起,財赤佔GDP的百分比因此難以下降。費爾德斯坦估計,經濟收縮將加劇失業問題,痛苦期歷時最少五年。希臘數年內不可能減低赤字,代表該國難以從市場發債集資,最終仍會拖累區內各國經濟。
希臘的艱難時期才剛開始,雅典當局為了削減醫療開支,昨要求丹麥藥廠諾和諾德將旗下糖尿病藥大幅降價25%,藥廠認為降幅難以接受,旋即在市場上抽起部份藥物拒絕出售,令大批病人不滿,社會矛盾再加深。

《馬城條約》急需改革

歐元的誕生原是政治產物,成立歐元區能令成員國享受大歐洲的政治優勢,所以德法兩大國在危機發生後都願意付上經濟代價。在歐元區成立初期,為了廣納成員以擴大版圖,在執行讓哪個國家加入歐元區的《馬城條約》趨同標準時得過且過,包括容許成員國在財赤報告上造假,令標準形同虛設,為今天危機埋下伏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