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元危機 危機升溫 年半再減值2萬億歐央行:銀行須大撇賬

歐元危機 危機升溫 年半再減值2萬億
歐央行:銀行須大撇賬

【本報綜合報道】儘管歐洲央行早前已連出數招,惟似乎未能穩定銀行體系,該行最新金融穩定報告警告,受金融海嘯影響,區內銀行業未來18個月或須作出第二波減值,規模或多達1950億歐元(約1.87萬億港元)。與此同時,最新數據亦顯示區內銀行存放在歐洲央行的資金逼近歷史高位,反映同業間仍然缺乏互信。

歐央行在這份半年一度的報告稱,歐洲銀行業繼去年撇賬2380億歐元後,今年下半年及明年,或須分別再撇賬900億和1050億歐元;儘管在07年至今年底的撇賬,或較原先預期為低,但由於主權債務危機升溫,加上部份國家緊縮開支或拖慢經濟增長,今明兩年撇賬仍有機會大增。
芬蘭財長JyrkiKatainen亦指,受不良資產大幅貶值拖累,部份銀行可能仍要大幅撇賬。

銀行乏互信2.9萬億存央行

歐央行的報告稱,截至上周五止,已累積買入350億歐元(約3356億港元)債券,較對上一周增加85億歐元,並承認在歐洲債務危機下,該行或須延遲結束向銀行業提供廉價貸款的機制,冀能穩定當地金融市場。事實上,截至上周五止,區內銀行在歐央行的存款達3050億歐元(約2.92萬億港元),逼近歷史新高,反映銀行間仍缺乏互信,不願放貸。
該行又指,除主權債務問題外,區內銀行業面臨的風險還包括商用物業市場轉弱,東歐經濟出現問題等;又提到截至2012年底,區內銀行需為8000億歐元長期貸款再融資,若銀行業和政府爭相在債券市場集資,將推高融資成本。
報告稱,自金融海嘯爆發以來,該行便以1厘的低息向銀行提供近乎無限量的貸款,以抵銷銀行間因缺乏互信而不願放貸的影響,惟目前仍有部份中小型銀行極度依賴央行提供融資,情況惹人關注。

美促歐公佈壓力測試結果

除歐洲區內銀行寧將資金存於歐央行,亦不向同業放貸外,美國金融機構也減少向歐洲同業放貸。據悉,華府正向歐洲施壓,要求公佈區內銀行的壓力測試結果,藉此消除市場疑慮。
歐央行副行長LucasPapademos稱,歐盟最快在7月完成區內銀行業壓力測試,又表示部份國家的削赤措施有助提升生產力,其對經濟造成的短期衝擊未必如預期般嚴重。
另據報道指出,正與另外5家同業商討合併的西班牙儲蓄銀行CajaMadrid,擬向政府的有序重組基金(FROB)申請30億歐元(約287.7億港元)援助,規模符合預期。惟分析員警告,FROB的初期資金快將耗盡,未來可能要以較高成本在市場集資。

歐元區債務危機事件簿

5月13日
葡萄牙擬推削赤計劃,將債務佔GDP比率由09年9.4%降至11年的4.6%

5月18日
德國政府禁止無貨沽空國內10間金融機構股票及歐元區國債等

5月25日
意大利內閣同意未來兩年削減240億歐元財赤

5月27日
西班牙國會成功通過150億歐元削赤方案

5月28日
惠譽將西班牙的主權信貸評級,由AAA調低至AA+

6月1日
歐央行料區內銀行未來18個月須再次大幅撇賬

專家意見
削赤令經濟雪上加霜

「債券大王」格羅斯
除了少數能印銀紙的國家,許多國家未必能透過削減財赤解決債務危機。政府推出的減薪、削減公積金等緊縮措施,會打擊消費,令經濟雪上加霜,最終踏上衰退之路。而在經濟不景下,其國債孳息勢必上揚,令債務負擔百上加斤,結果債務與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例不斷擴大,跌落債務漩渦的無底深淵。

新興市場現資產泡沫

「新末日博士」魯賓尼
發達國家在高失業率及負債纍纍夾擊下,未來幾年,經濟增長將萎靡不振,甚至出現雙底衰退。而其國民將因而改變「洗腳唔抹腳」的習慣,導致儲蓄增長跑贏消費增長,對經濟構成另一重打擊。相反,發達國家炮製的低息環境,引發資金流入,令新興市場經濟過熱,現已呈現資產泡沫的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