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特的船帆造型,令傲然矗立悉尼港畔37年的悉尼歌劇院(SydneyOperaHouse)聞名於世,不單是澳洲地標,更是20世紀數一數二的特色建築物。但這座世界文化遺產,原來只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受財困影響,歌劇院設施日久失修,隨時釀成奪命意外,甚至被迫曲終人散,關門大吉。
澳洲傳媒昨天(周一)都引述歌劇院消息報道,多間顧問公司的內部調查都顯示,悉尼歌劇院陷入嚴重危機。據劇院設備顧問商「馬歇爾.戴娛樂技術」和「劇場籌劃」的報告,悉尼歌劇院舞台設備太陳舊,「操作和可靠性存在明顯問題」,急需更新。當中吊桿系統落後於國際標準,故障次數遠超正常,對台上人員和使用吊桿者構成危險」;坐運輸升降機的人也面對危險,若有意外,可釀成「多人死傷」。
需要52.7億港元翻新
「波士頓顧問集團」的年度報告則指,悉尼歌劇院「到2011財政年度將不能維持目前營運水平」,若無法節流,就須向政府伸手或增加票價。有消息更指,歌劇院行政總裁埃文斯(RichardEvans)證實,如果政府不批出8億澳元(約52.7億港元)翻新,歌劇院可能要關閉。但他昨發聲明否認報道,指歌劇院「六個場館沒關閉危機,財政危機不影響歌劇院正常運作」。
悉尼歌劇院財困,但要政府伸手給錢不易。新南威爾斯省前省長里斯去年曾計劃撥出9億澳元(約59億港元)重建悉尼歌劇院,總理陸克文就強烈反對。
但不只悉尼歌劇院,全球歌劇院正處於水深火熱中。於16世紀末在意大利興起的歌劇,在歐洲流行後,到19世紀中葉更進入「黃金時期」,但今天歌劇迷減少兼高齡化,加上全球經濟不景,這種奢華瑰麗的藝術形式無可避免陷入財困。在歐洲,柏林三個歌劇團陷財困,意大利許多歌劇團面臨破產。美國的巴爾的摩和康湼狄格的歌劇團早因山窮水盡而倒閉;有世界三大男高音之一杜明高(PlacidoDomingo)坐鎮的華盛頓國家歌劇團和洛杉磯歌劇團要裁員和減少製作;享負盛名的紐約大都會歌劇團要改推廉價製作。
如果出自丹麥建築師烏松(JornUtzon)之手、2007年列為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的悉尼歌劇院真的關門大吉,那將是歌劇之死的一種標記,令人欷歔。
澳洲《每日電訊報》/中新網/英國《金融時報》/德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