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慘劇發生後,警方在兩人房間撿獲畫板,上面畫有一名母親拖着女兒,兩人都淚流滿面,旁邊寫上「一齊死」三字遺言,這是否表達女事主抱女尋死前的想法?香港心理衞生會執行委員黎守信醫生表示,不便就個別事件評論,但他指自殺者臨自殺前,會出現一種很奇怪但又極錯誤的想法。自殺者會先留下遺言、畫作等物品作交代,然後按計劃與至親一同赴死。他們會以為,自己死後,被留下的至親會很痛苦,於是出於「幫」他們脫苦海的想法做出儍事。
慘劇中4歲女童,被母親攬在懷中從17樓墮下奇蹟不死,理工大學機械工程學系工程師盧覺強指,主要是她被母親抱在懷中,母親承受了大部份撞擊力,以母親100磅,女兒30磅計算,由樓上墮下歷時約3.1秒,產生衝力高達1,100磅。
受傷女童恐留後遺症
急症室專科醫生彭繼茂則指,母親攬女墮地時雖產生咕效應(cushioneffect),但在巨大的撞擊力下,女童無可避免承受強大震盪。除手腳可能骨折外,更可能出現腦震盪、腦積血、腦內出血等創傷,傷者日後可能出現抽筋、中風、智力減退或集中力不足等後遺症。
彭又稱,案中女童4歲正在發育期,頭骨未發育完成較有彈性,可卸去不少撞擊力,且孩童生命力特強,若其肝臟爆裂程度並不嚴重,一般可自我復原。
近年家長與子女部份同死慘劇
26/02/2010
患有精神病的38歲單親媽媽不堪壓力,到學校接走7歲兒子放學後在青衣南橋跳橋自殺同死
07/02/2010
41歲婦人為女兒升學與夫爭執,在深水埗西九龍中心7樓掟4歲女落樓,女童被救生網托住受傷,婦人喪生
09/05/2008
不滿丈夫有婚外情,31歲婦人在上水御皇庭先向14個月大女兒落藥,再抱她跳樓死
14/10/2007
36歲精神病婦不堪照顧患癌丈夫壓力,在天水圍天耀邨將12歲女兒和9歲兒子掟落樓,再跳樓慘死
註:未包括昨日的一宗
資料來源:《蘋果》資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