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新化合物阻截病毒複製禽流感新藥 港大研發成功

發現新化合物阻截病毒複製
禽流感新藥 港大研發成功

【本報訊】香港大學醫藥研究有新突破,全球首次發現流感病毒有一種核蛋白,是令病毒成功在人體細胞複製及傳播的關鍵;並發現新化合物可成功直擊病毒的核蛋白,成為禽流感、H1N1及H3N2流感病毒的殺手。港大已開始與藥廠商討研發新藥,並將進行臨床研究。參與研究專家表示,新藥能與現時抗流感藥物混合使用,作為雞尾酒療法,以治療嚴重流感病症。 記者:陳沛冰

港大微生物學系助理教授高一村表示,流感病毒先吸附在人類細胞上,再入侵細胞核繁殖病毒。當病毒蛋白組成,再離開細胞核去到細胞漿,組合新病毒傳染其他細胞。
現時抗流感藥特敏福及樂感清,只能阻止流感病毒離開細胞及擴散予其他細胞;但當病毒感染了細胞,藥物不能殺死病毒或停止病毒在細胞內繁殖。

「光環」圍繞細胞核

高一村表示,該系及港大理學院化學系經過五年時間研究,全球首次發現流感病毒的一種核蛋白,是令病毒成功進入人體細胞核、複製及傳播病毒的關鍵,可作為新藥的標靶。
該系利用自動高通量篩選平台,從逾5萬個小分子化合物中,又成功發現一種名為Nucleozin的化合物,有效阻止病毒核蛋白進入人類細胞核。實驗顯示人的細胞腺感染流感病毒,當注射微量Nucleozin,首3小時Nucleozin會與病毒核蛋白聚在一起,形成「光環」圍繞細胞核,因而令核蛋白無法進入細胞核,阻截病毒複製下病毒便死亡。Nucleozin所需劑量只是特敏福的五分之一至六分之一,效果更好。
老鼠實驗顯示,感染高劑量禽流感病毒的老鼠,沒有藥物治療下一周死亡。注射Nucleozin後,老鼠存活率高達50%。感染低劑量禽流感病毒的老鼠,注射Nucleozin後存活率達90%。狗隻細胞腺感染禽流感、H1N1及H3N2,注射Nucleozin後亦能抑制核蛋白。

可組成雞尾酒療法

港大微生物學系系主任袁國勇表示,已有藥廠與大學聯絡商討研發藥物,相信很快可進入臨床研究,暫未知需時多久才製成藥物。現時一般嚴重流感病人病發後5至7天才入院,錯過了處方特敏福及樂感清的黃金48小時,病人需在深切治療部留醫4至6周,死亡率近三成。即使處方雙倍劑量特敏福,病毒仍在體內逾兩周,肺炎嚴重。今次研究是「直擊病毒嘅心臟」,新藥找到病毒的新攻擊目標,臨床效果較特敏福及樂感清好,劑量較少。
袁表示,相信該藥能單獨使用,日後治療嚴重病人時,亦可與特敏福、金剛胺一起組成雞尾酒療法,攻擊病毒三個不同位置,產生抗藥性機會較少。流感病毒核蛋白轉變很少,新藥抗藥機會較微。今次研究能應用於所有有核蛋白的病毒,有助研製更多新藥。該系會利用該原理研究,應用於曾引致本港300人死亡的沙士冠狀病毒。

特稿:對抗沙士一役 造就突破

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早於03年沙士爆發後,已利用高通量篩選技術,找出能抑制沙士冠狀病毒複制及入侵人類細胞的小分子化合物,有助用來製成治療沙士藥物。當時該系已表示,發展出篩選小分子化合物的方康,有助研究其他傳染病如經常出現基因轉變的流感。
港大微生物學系在本港防控傳染病中一直扮演重要角色,該系繼成功發現引致沙士的冠狀病毒後,於04年首次利用化學遺傳學技術,從逾5萬個小分子化合物中,發現逾100種化合物能克制冠狀病毒,包括能阻止病毒入侵細胞,或減低病毒活躍程度等。
當時該系指,約需一年時間進行動物實驗,但因已沒有沙士病人個案,故當時未進行臨床實驗及製藥時間表。但今次該系發現經常肆虐全球的流感病毒新治療標靶,有利該系繼續研究新藥。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