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改委官員承認近月糧食價格飛漲,係游資由股樓流出換馬所致,加上旱災令炒風惡化,唔單止「蒜你狠」,戰線已推展至綠豆、辣椒甚至玉米。
統計局堅稱全年通脹將受控於3%以下,似乎太過樂觀。內地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33.2%來自食品,當中豬肉佔比一成。雖然豬肉價格已大幅回落至近1年低位,但隨住飼料玉米價格越炒越烈,豬肉遲早漲價。
中央已下令三大部委嚴打農產品炒作,但唔好期望有突破性發展。農產品供應唔係一時三刻可以增加,假如未來再遇上重大天災令農作物失收,炒家將有更多藉口炒高。
為對冲糧食價格,投資者可能即時聯想到雨潤食品(1068),博豬肉價格止跌回升。不過主席已於4月率先配售,變相減持7600萬舊股套現,股價如今仍未重見23.88元嘅配股價,加上細摩去年底開始已「陰啲陰啲」減持,概念有餘,穩陣不足。
華創聯華各擅勝場
炒食品概念,倒不如留意超市股,華潤創業(291)同聯華超市(980)喺反彈市中現突破,華創瓣數較聯華多,首季盈利大增近7.94倍至37.3億元,即使扣除出售同思捷環球(330)嘅合營回收30億元,再扣除物業重估及非核心資產收益,核心業務增長仍達25.6%。
華潤喺中港經營超過2800間店舖,約65.7%直接經營,其餘則為特許經營。店舖大致分為大型超市、標準超市、便利店及專業店,主要以華潤萬家、華潤蘇果、蘇果、中藝及華潤堂等多個品牌經營。受惠於經濟好轉和內地遊客強勁消費力,帶動香港區零售業務同店銷售按年增長9.1%。
聯華超市則集中於超市及便利店業務,店舖遍佈22個省市共4930家,當中包括1668家聯華超市、1150家華聯超市、132家大型綜合超市同1980家便利店,去年整體盈利升22.9%至5億元人民幣。股東陣容亦不弱,完成收購上海華聯超市後,集團喺華東地區規模優勢進一步擴大。
一家走多品牌多檔次綜合路線,另一家走多點式遍地開花策略,各擅勝場。
胡孟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