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針:為何只有中國出現富士康悲劇 - 張華

探針:為何只有中國出現富士康悲劇 - 張華

深圳的富士康,半年內發生十二宗員工跳樓自殺慘劇,北京、江蘇等地的富士康也有類似事件。奇怪的是,富士康在台灣的母公司,以及其老闆郭台銘在世界各地的投資,有這種令人不忍卒睹的悲劇嗎?中國為甚麼會培養出這種企業呢?
針對這些悲劇,官方的全國總工會上周末向屬下各地工會下達指示,「要加強對青年職工特別是新生代農民工的心理疏導,關心職工的生產生活,使廣大職工有尊嚴地生活……促進企業建立健全職工工資集體協商共決機制、正常增長機制和支付保障機制,提高職工特別是一線職工的勞動報酬」。全國總工會替中共控制及管理全國工人,他們的「藥方」應是北京的表態。
顯然,北京當局將富士康連串慘劇,歸咎於年輕農民工的心理承受力不足,以及工人薪金過低。毫無疑問,這些都是事實,也是工人自殺原因之一。但是,甚麼原因令他們只能領取僅足餬口的薪金呢?
過去兩年,一度遍佈各地的血汗工廠,逐漸減少,工廠的安全措施、工作條件都有改善,工資也因為技術工人短缺而提高。但與此同時,工廠管理的嚴苛程度則比以前猶有過之:工人必須完成指定的工作配額,否則罰款;規定上廁所及用膳時間;工作時不許交談等。或許國際競爭壓力加大,而改善工作環境及提高工人待遇,皆增加成本,資方就以提高工人效益來彌補「損失」。
要將每個工人的潛能發揮到極致,時刻都在生產線上「賣命」,就要逼他們化身為機器,在流水作業線上「完美」地執行指令,準時完成目標。引入軍事化管理,就是最優選擇,惟有如此,工人才會被馴服成行屍走肉的工作機器。一百年前的歐美資本家,曾用這種方式賺錢。可是,這種生產方式過於扭曲人性,把工人折磨得不成人樣,受到社會輿論及工會的激烈批評及反抗,其後改轅易轍。
可是,今天的中國,卻有官商勾結的最佳土壤!這種軍事化管理方式,更多脫胎自中共治國的制度。在正常的社會,這種形同軍管的企業管理方式不可能存在,但在中國,這不僅不受查處和聲討,還獲得官方讚許。過去幾年,富士康引入軍事化管理,晉身為全球最大電子代工廠,北京的國家領導人不斷前來參觀,並接見郭台銘,以此肯定富士康的「成就」,變相鼓勵這些企業引入軍管手段!一將功成萬骨枯,中共又怎會想到無數年輕工人付出的慘重代價呢?

張華
逢周二、五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