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亂「起錨」會沉船 - 何民傑

胡亂「起錨」會沉船 - 何民傑

一九一二年四月,一艘奧林匹克級郵輪,於英國南安普頓出發,開往美國紐約。船長在歡呼聲中起錨,在收到冰山警告後,沒有叫停,最後撞上冰山,一千五百二十二人隨大船沉入大西洋,成為人類史上最慘重的海難,這條隨便起錨的船名為鐵達尼號。
行政長官曾蔭權為推銷政改方案,聲言要以新穎的方式向市民推廣。這是繼「玩鋪勁」之後,特首再次提高人們對他的期望,但最後原來只是與一眾政治委任官員穿起寫着「起錨」T恤分頭落區派單張。

派傳單等同與民溝通

月薪廿多萬的局長原來是以派單張向市民解釋政改。天啊!我當了七年民選區議員,加上之前任職立法會議員助理,和很多民選的議員一樣,派單張確是我們的專業,這十年間從我手中派給市民的單張沒有廿萬張,也有十萬九千幾張。特區高官做秀式派一會兒單張,就當和市民溝通?
特首以「起錨」形容這次政改的意義,但「起錨」後要去哪裏呢?是出海玩樂,還是會一起「搭沉船」?說到底,特區政府並沒有誠意和市民認真討論政改的內容,更說修正政改方案的空間很小,因而落區只不過是政治秀,換取個人的政治利益,犧牲香港市民爭取民主普選的機會。
究竟立法會議員人數是六十人合理,還是一定要不斷增加?區議會在香港政制上角色和立法會有甚麼關聯繫?還是只是為建制派設計的政治工具?除了功能組別的存廢,立法會裏的分組投票機制能否修改?政黨政治如何在政制改革中得以健康發展?行政和立法機關如何謀求合理的平衡?
這些都是政改討論的重要課題,但特區高官沒誠意去談,反而將精力投放在洗腦式的宣傳攻勢中。香港政府從港英時代開始已經壟斷電子媒體裏的政治廣告,公眾只能接收當權者的資訊,在野黨難有機會透過電子媒體與市民溝通。僅是這項違背言論自由的政治設計就應在政改中一併改革,但煲呔卻樂於用盡政府的特權。

出事了諸君要靠自己

在煲呔穿起「起錨」T恤做街頭劇的同日,支聯會成員卻因展出民主女神像及天安門屠殺浮雕,被食環署指沒申領其他文件或事物展覽的牌照而拘捕,請問高官在各區派宣傳文件,展示拉架,張揚拍照,又有沒有向食環署申請牌照?如此打壓異見,又怎能叫港人上這條賊船。
鐵達尼號最終不能航向象徵自由民主的美國,香港的政制也不知是否有同樣命運。鐵達尼號船長史密夫在沉船時對船員說:「現在諸君要靠自己了!」(It'severymanforhimself),難道關乎香港人未來的民主政制改革,真的不問情由,不理承諾,不知方向,胡亂「起錨」嗎?出事了,又是不是換來一句要靠自己?

何民傑
西貢區議員